隋文帝杨坚:缔造了属于一个时代的强国传奇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隋文帝杨坚:缔造了属于一个时代的强国传奇的相关内容:自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混乱之中。中原大地仿佛进入了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黑暗时代。这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
自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混乱之中。
中原大地仿佛进入了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黑暗时代。这时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
到了南北朝时期,各种蛮族大批进入中原,其总数已经多于中原人。就是说入侵者已经占据统治地位,把中原瓜分了。这一时期,先后昙花一现地诞生了一些政权。诸如公元306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国号大成,史称成汉;公元315年,拓拔族人猗卢称王,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等,也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这时的中国已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
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典籍遭到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艺术基本上看不到了。而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地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这时,在中国黑暗历史的天空划出了一个闪光的名字,他就是隋文帝杨坚。
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废胡人的北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
隋文帝杨坚,因为将历经二百多年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为一体而名垂千古。实际上,他无论夺取政权还是统一天下,都属于水到渠成的事件,而他在宝座上实行的一系列改变了中国政治结构的改革,才真正体现了一代雄主的远见卓识。
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公元500年以来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公元535年以来历时46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力行汉化。杨坚对反叛旧臣、豪犟大吏(鲜卑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
杨坚和他的臣子们用智慧治理着国家,每制定一项管理措施他们首先做到这项政策必须符合帝国的发展,必须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于是三省六部,科举制度的历史名词写尽了我们的教科书。文人治国的思想终于确立了,一个使中华文明走向繁荣昌盛的宏伟蓝图在杨坚的手中描绘了出来。
这就是说,今天的杨坚已经不需要等待了,于是他指挥着千军万马越过波涛滚滚的长江,用摧枯拉朽的实力将最后一个代表士族腐朽政权的南朝陈帝国扔进了历史的浪潮中,从此后大江南北代表着都是最先进的封建文化。
纵使后来长江南北的割据也只能说是局部暂时的分裂,而再不是政治上的鸿沟了。
而此时等待杨坚的将是一个高度繁荣,高度文明的封建帝国。从此以后中华文明进入了让每一名华夏子孙都铭记的隋唐盛世。让我们记住杨坚,是他引领着我们的中华帝国迈进了世界最高文明的门槛儿。
从史上看,杨坚开创的“地广三代,威振八纮”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尽管只有37年,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却超过了以往。事实上,唐朝630年也未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
杨坚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其在位期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颠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从乱世中统一的皇帝,无非两个,一个秦始皇嬴政,一个隋文帝杨坚。两人还都开创出前所未有的制度。
隋文帝杨坚究竟是一位多重要的人物呢?要对这个问题作出判断人们可以试着把他与欧洲帝王查理曼相比较。两个人的生涯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罗马帝国灭亡约三个世纪以后,查理曼成功地重新统一了西欧的一个广大地区。在汉王朝灭亡约三个半世纪以后,隋文帝成功地重新统一了中国。当然查理曼在西方远比隋文帝在中国有名气,但是隋文帝似乎是两位君主中较有影响的人物。
第一,他成功地统一了中国,而西欧许多重要的地区(如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南方)却从来未被查理曼征服过。第二,隋文帝建立的重新统一行之久远,而查理曼的帝国不久就四分五裂,从未再次获得统一。第三,唐朝取得的文化成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政治统一后出现的经济繁荣,而查理曼王朝的文艺复兴却随着查理曼王朝的灭亡和他的帝国的崩溃而夭折。最后还有一点,隋文帝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长期深远的影响。
根据所有这些理由——即使把欧洲在整体上对世界历史的作用大这个因素考虑在内——隋文帝对历史的影响仍比查理曼大很多。不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像隋文帝那样有持久影响的皇帝屈指可数。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隋文帝杨坚:缔造了属于一个时代的强国传奇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bfcc545f79862e7c05f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