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重八为什么改名朱元璋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7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朱重八为什么改名朱元璋的相关内容: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因为是家里第八个孩子故得此名。朱重八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最后却逆袭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光宗耀祖了。但朱重八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朱元璋了呢?其实这个名字,就是诛灭元朝的意思,“朱”=“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因为是家里第八个孩子故得此名。朱重八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最后却逆袭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也是光宗耀祖了。但朱重八后来为什么改名为朱元璋了呢?其实这个名字,就是诛灭元朝的意思,“朱”=“诛”。朱重八世世代代都已农业为生,但到了朱重八这一代简直就是一飞冲天,光宗耀祖了。当然重八这个名字大家也不要渐渐便忘记,朱元璋也不是一位忘根的人。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

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年-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年-1368年造反(这个猛)

1368年-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

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致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们,作为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要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的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做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的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为,他要吃饭。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的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作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这就是十六岁时的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不堪重负的骆驼,只等那最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他想的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一年,他十七岁。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朱重八为什么改名朱元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e99c8256f907dbe902380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