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爷爷因乡试作弊被判死缓 父亲被剥夺应试权利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45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鲁迅爷爷因乡试作弊被判死缓 父亲被剥夺应试权利的相关内容:中国第一次高考“作弊入刑”即将到来。去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人将被定罪,最高可被判处7年监禁。事实上,在各个朝代,那些在“高考”中作弊的

中国第一次高考“作弊入刑”即将到来。去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人将被定罪,最高可被判处7年监禁。事实上,在各个朝代,那些在“高考”中作弊的人都是从地狱里来的。以清朝为例。在“高考”中,确实有无数官员因作弊而被处理甚至死亡。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在光绪年间的浙江乡试舞弊案是众所周知的。周福清虽因“未完成关节,与他人偷了货”和“自首”而幸免于难,但只被判了“断送狱,秋后执行”的死缓,而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从此被剥夺了参加考试的权利,最终因忧郁而死,家庭被毁。

我说周福清很幸运。古代的“死缓”不同于现在的“死缓”。现在“死缓”一般不执行,而古代的“死缓”必须在秋天以后执行。周福清能让光绪在秋天改变主意,但不能说这不是他的意外。“高考”诈骗未遂案也是有史以来最高的。光天化日之下,他当着副主考人的面把银票送给主考人,他仍然逆风作案,无视法院一再申请的考试纪律,判处他“死缓”。惩罚很轻。纵观清代的“高考”舞弊案,鲜有不立即斩首的案例。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不仅大理国同考官李、、张沃甫、蔡元熙等。,因为“至高者必被记录,至高者必被弃绝;那些富有的人将被记录,那些富有的人,但不是夙任作者命名的,将被斩首。此外,像田龙这样在选举中获胜的候选人也被斩首。不仅如此,他们的父母和妻子被流放,他们所有的财产被没收。这是清朝第一个大案,处罚可谓严厉。

然而,这些人的鲜血并没有阻止“高考”中的不正之风。同年8月,江南乡试又发生一起舞弊案,不仅主考官方毅、副主考官钱开宗被斩首,除卢竹丁外,其他18名主考官被吊死。“血淋淋的一塌糊涂,一条千里长的小溪”,没有一个人住在主考人和同主考人中间,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江南乡新茂科考试中,除苏州外,共录取13名学生,其中大部分是扬州盐商的子女。一个有眼力的人一眼就知道其中有猫腻,而且涉嫌受贿,所以有人把“宫媛”这个词改成了“出卖”。乾隆皇帝派人去查看,果然如此。结果,除知县叶病逝、泾县知县陈自杀外,主考人赵进、句容知县王、山阳知县被判斩。考生吴彼和程光魁,以及当事人余继祖和袁兵,被判处拘留,并在秋季执行。主考人左碧凡和省长加里因疏忽被免职。

乾隆十八年(1753年),会试,候选人曹和监工蔡因作弊被处死;嘉庆三年(1798年),考生傅进贤和理科状元范顺成被判死刑。

咸丰八年(1858年)九月,顺天(北京)因玩家在“朱墨”中获得第七名而引发的“高考”诈骗案共处罚91人,其中5人被斩首,3人被放逐。涉及面广,独一无二;官方职位也是历史上最高的。在菜市口做过手术的考官李白,是清朝的高官、军机大臣和内阁大学士,官至宰相,是官员和大臣中官阶最高的。然而,根据清朝的法律,咸丰只能流着眼泪去砍李白。

所谓“朱墨不相配”,是指明清科举考试中的两套试卷,其中一套是考生本人在法庭上用笔墨写的答案。为了防止考官知道考生的笔迹,为谋取私利,抄写者将考生的本卷用朱笔抄写下来,交给考官审阅。好的意图可以被描述为好的痛苦。同年龄作弊的当事人在这一环节做了手脚,牵连了主考人白胜,丢了性命。

历史上最高的“高考”也有一起舞弊案。被杀的主考人余红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

清代雍正年间,俞洪图担任湖北省考试考官。根据规定,考官是不允许带家属的,但年轻的儿媳妇林的轻松美德,谁是刚刚结婚的于洪图,谁死了他的妻子,留在于洪图的身边。有一天,于洪图喝醉了,当着林的面把话题岔开,掉进了林的圈套。泄露的试题被林士和的情人高价卖出,雍正帝暴跳如雷,当场下令将俞洪图腰斩,以示视听。

后来,雍正听说了于洪图被砍头的惨状,对此视而不见。他决定“从现在起废除砍头处罚”。从春秋到雍正,于洪图终其一生致力于废除砍头刑。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鲁迅爷爷因乡试作弊被判死缓父亲被剥夺应试权利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f02c4a73d03b63f00ec6bf.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