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 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相关内容: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只有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陶潜传》:“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处典故:
陶渊明是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东晋末期,朝政日益腐败,官场黑暗,陶渊明生性淡泊,家境贫困、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作诗。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就辞职回家了,随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
后来,他陆续做过一些官职,但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长叹一声,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介谁不为五斗米折腰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f56b6fe5e5e7acf300e8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