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的朱氏父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的朱氏父子的相关内容:利用元末农民起义之势,推翻了,于公元1368年正月,在应天即位称帝,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初期,朝中有一些官员贪图享受,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腐败,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朱涛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侄儿,更是奢侈、

利用元末农民起义之势,推翻了,于公元1368年正月,在应天即位称帝,建立了明朝。明朝建立初期,朝中有一些官员贪图享受,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腐败,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朱涛仗着自己是皇帝的亲侄儿,更是奢侈、放纵,人人争相效仿。

明太祖贫苦出身,很了解民间疾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想惩治一下这股腐败歪风,但他顾忌腐败现象人多面广,弄得不好,怕影响他得来不久且来之不易的皇位,整日忧心如焚。一日,他把这一心事告诉了患难之妻马皇后。马皇后一听,连忙说:“皇上圣明。长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而且帝业初创,要做的事很多,如果让腐败之风任其蔓延,我们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转眼就会葬送掉……”

朱元璋着急地说:“是啊,我也就是考虑这个,可一时又想不出办法来!”

沉默了一会,马皇后对朱元璋说:“皇上,正人先正己,后天是我的生日,就从我们做起吧。”朱元璋听了,连连点头。

寿诞之日,百官携礼贺寿,当大家席上坐定后,明太祖携马皇后步入宴厅,随即太监宣布开席。

令大臣们遗憾的是:上的第一道菜竟是一盆红萝卜。百官见了,面面相觑,迟迟不动筷子。朱元璋见状,举筷夹了一块萝卜,笑着说:“萝卜进了城,药铺关了门,萝卜进了口,百病都赶走。”说完便吃了起来,随即皇后也吃了起来,百官见了,也纷纷举筷。朱元璋边吃边扫视四周,见仍有迟疑不决的臣子,便来到身边,笑着问:“这萝卜不合口味?”吓得臣子连忙举起筷子。

第二、三道是炒韭菜和两碗青菜,朱元璋说:“碗中菜儿青又青,长治久安得人心。群臣吃了这道菜,明朝天下得太平。”说完便带头吃了起来。

第四道菜是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又说开了:“葱花豆腐青又白,一清二白过日月,勤廉政,大明江山千秋业。”

百官听后,知其用意,竞相奉承。而昔日奢糜之徒,高干子弟全名录额冒冷汗。

朱元璋的这一招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他的大臣们受到了警示,他的后代也非常注重约束自己的品行。

他的儿子当上皇帝后,简直是个事无巨细,一概过问的人,事情管得过多,总显得有些应接不暇。他认为,皇位得来不易,应,,事事都应过问,唯恐有所失误。

一天,朱棣在右顺门看四方奏牍,精神过度集中,御案上一个镇纸金狮被碰到案边,险些掉到地上,站在一旁的给事中耿通连忙上前将金狮往里边移了移。朱棣这时候才发觉,立刻同刚阅读奏疏上的国家大事联系了起来:“一个小小的东西,放在不稳定的地方就危险,放在稳妥的地方就安全。”他指着那尊镇纸金狮感慨道:“天下是最重要的‘大器’,更应放在安全的地方。怎么可以放在危险的地方呢?即使天下太平,也不可忘了危险。所以在小事上必须谨慎,小事上如果不谨慎,长此以往,就可能招致大的祸患。

为了天下这一“大器”,朱棣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处处克己,以求天下之治。他把大臣送上的《大学正心章讲义》反复读了多遍,特别欣赏其中静心寡欲的道理,认为做皇帝的尤其不能有所好乐,应该尽量做到心静而虚。

由于上朝时忙于政事,往往来不及静思,退朝后则容易放松自己,朱棣便经常默坐冥想,以管束自己的欲心。于是,他将欲心与天下联系在一起:“为人君,但于宫室、车马、服食、玩好无所增加,则天下自然无事。”一想到天下,他顿时警觉起来,克己之心便占了上风。

一次,朱棣派宦官去山西采办天花,但事后很快感到后悔,立即下令停办了。外国使臣朝贡玉碗,他拒而不受,让礼部赐钞遣还。对于这类平日不用,府库中又已有的东西,尽量限制,免得人们察其所好,争相进献,于国事无益。

朱棣的生活很俭朴,有时候上朝穿的内衣都破旧了,甚至衣袖外露,补补还穿,侍臣看到后常赞颂其“圣德”。他这样做,当然主要是给臣属们看的,他主要还是怕宫中奢侈,百姓生怨而致使天下不稳。

朱棣每年只有正月十一日至正月二十日这短短的十天休息日,其他时间几乎没有假日。

朱棣居安思危,,使他在位时期的经济有所发展,给他子、孙时期的“仁宣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一个领导者,甚至一个普通人,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才能兴旺发达;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必然走向衰亡。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的朱氏父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fc097046bbe5519702904f.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