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古代市场的变迁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9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古代市场的变迁的相关内容:我们现在所说的市,一般指城市,是一个整体的地域。但古代的[市],真的就是市,市场的[市]。在一座古代城池中,有住宅区曰[里];有商业区曰[市]。秦、汉时代,城池中的住宅区与商业区有着较为严格的区分。里

  我们现在所说的市,一般指城市,是一个整体的地域。但古代的[市],真的就是市,市场的[市]。在一座古代城池中,有住宅区曰[里];有商业区曰[市]。秦、汉时代,城池中的住宅区与商业区有着较为严格的区分。里、市的四面都是墙,有一个总门可以出入,派人看守着,里面的住户或者商户不得擅自在墙上开[门]。

  一座城池里面,一般都要有一个[市],所有的商业活动都在此举行,想象中,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农贸大市场之类。在超大城市中,如长安、洛阳等,还不止一个[市]。

  秦汉时期,首都长安至少有九个[市],《三辅黄图》中说[长安市有九,各二百六十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同时,也提到当时的住宅区,[长安闾里,一百六十,室居栉比,门巷修直]。从这些简略的叙述可以看出,彼时的区划相当规范整齐,多长多宽都有具体数据;居住区与商业区比例适中,不是随机而设。

  隋唐时期,城池中仍有[市]、[里]之分,只是[里]改称为[坊]。坊间,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对于市场的管理,仍然沿袭秦汉惯例,在[市]中设置官职进行管理,并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按部就班运作。《唐会要》卷八十六中说,[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其州县领务少处,不欲设钲鼓,听之。]什么地方可以设,什么地方不能设,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式开市,用什么方式收市,都有着较强的仪式感。

  不过,随着物质生产的丰富,[市]内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隋唐时代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市场内部设置,已经有了邸店行肆的区别。[邸]相当于仓房或者货栈,店就是店面,行肆则是摆摊的,一个个的摊位。后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购货者常常寄居[邸店]中,货栈兼职住处。久而久之,专业的旅店出现了。

  一直到北宋早期,[里][市]的区分犹在。北宋中后期,情形大变。《东京梦华录》中对此有详细的介绍。首先,交易不再限于[市],居民区的街面上随处可见小贩。卷三《诸色杂卖》中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则有就门卖羊肉、头肚、腰子、白肠、鹑兔鱼虾、退毛鸡鸭、蛤蜊、螃蟹、杂燠、香药果子,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着、动使铜铁器、衣箱、磁器之类。……其后街或闲空处团转盖屋,向背聚居,谓之‘院子’,皆小民居止,每日卖蒸梨枣、黄糕麋、宿蒸饼、发牙豆之类。]其次,居民区内出现了很多店铺。卷二《宣德楼前省府宫宇》中载:[近东郑太宰宅、青鱼市内行、景灵东宫。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大相国寺直至十三间楼、旧宋门。自大内西廊南去,即景灵西宫,南曲对即报慈寺街、都进奏院、百钟圆药铺,至浚仪桥大街。西宫南皆御廊杈子,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大辽驿也),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席。]其三,交易时间不再被严格限定,只要有人愿买,有人在卖即可。卷三《天晓诸人入市》中载:[每日交五更,诸寺院行者打铁牌子或木鱼循门报晓,亦各分地分,日间求化。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诸门桥市井已开,如瓠羹店门首坐一小儿,叫饶骨头,间有灌肺及炒肺。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分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凌晨即营业,可见时间之灵活。

  中国古代的交易,从春秋之前的无序到秦汉唐时的严格秩序,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要,某种意义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这种大一统下的规划,约束了人的灵性,而且不方便,大老远走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买东西,一个门进一个门出,万一人多,可能还发生踩踏事件呢,所以,越来越有悖于经济规律,终被摒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从秦汉到唐宋,中国古代市场的变迁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0001c9c6f99783800b8a5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