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vs巫术,当名医遇到巫师结果竟是这样的!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中医vs巫术,当名医遇到巫师结果竟是这样的!的相关内容:人类在与自然界相斗的同时,也免不了要与自身的伤病死亡相斗。考古发掘表明,原始人类的寿命很短,大多在年轻时就夭折了。人类要为消除伤病、延长生命而奋斗,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我们的先民在用火、熟食、穿衣之后
人类在与自然界相斗的同时,也免不了要与自身的伤病死亡相斗。考古发掘表明,原始人类的寿命很短,大多在年轻时就夭折了。人类要为消除伤病、延长生命而奋斗,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我们的先民在用火、熟食、穿衣之后,又学会了挑选自然物(植物、矿物、动物)制为药品,并逐渐发明了针砭技术,最终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医药科学。
古代时期的医学总是与巫术相交融,两者往往是合而为一的,医师与巫师往往是同一个人。这在原始时期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科学与宗教在本质上终究是冰炭不同炉的,医学与巫术的分道扬镳也必然是要发生的事。
古代中国的巫、医分离,大约起始于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交替之际。到战国时期,医与巫的分离已经大致完成。从原始时期到战国时期,古代中国的医药科学从无到有,从微到著,最终奠定了整个古代中医体系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中医趣事,探寻巫医分道扬镳的种种痕迹~~
扁鹊斗巫遭陷害
扁鹊(约公元前401-公元前310),原名秦越人,战国时代医学家。他一生为民治病而奔走各国,其医术全面、精良。在赵国看病,人们夸他擅长“带下医”(妇科);到周国出诊,人们赞他精通“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从医,人们则称他专长“小儿医”(儿科)。距今2300年前,扁鹊因首创中医切脉术,及成功救活虢国公子的“尸厥症”(即今称的重度休克)而驰名天下。
扁鹊最恨骗人钱财、害人生命的巫医妖术,他定下“六不治”中有一条就是“信巫不信医者不治”。为此,不少巫神假医千方百计想谋害他,置他以死地而后快。后来,秦武王因病召人请他诊治,被秦太医令李醯(巫医们的后台、朝廷内掌管医权的高官)闻知而抢先一步,暗使其手下食客将扁鹊杀害。
扁鹊为扬医斗巫而牺牲,其英名千古流芳。后人把他一生的医疗经验汇编成《难经》一书,署名秦越人,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著名的典籍之一。
张仲景以医斗巫
张仲景(公元150-公元219),又名张机,汉末医学家。当年军阀割据,征战连年,疫疾流生,尸横遍野。统治阶级利用神权大肆搜刮民财,巫婆神汉则装神弄鬼,以涂香灰、香符水、舞剑驱邪等巫术骗钱坑人。对巫神妖魔恨之入骨的张仲景,对抗巫术邪道的最好办法就是奋力用中医药治病救人。
一次,有个村妇发了精神病,巫婆说是因“恶鬼缠身”,需“作法驱邪”,结果骗了钱财一走了之。那村妇依然疯疯癫癫,言乱语。请张仲景诊视,他笑笑说:“这哪里是什么恶鬼缠身?其实是患了一种‘热入血室’的妇科病。装神弄鬼的巫婆倒可称为活鬼在害人!”张仲景给病妇扎银针,又开了清热宁神的药方,不久病人就痊愈了。
又一次,一孩童每每于夜间大说梦话,家长请来巫师用咒语符水乱搞了一番,病况愈弄愈坏。后请张仲景诊察,原来是小孩夜晚发高热才说了胡话,决非神鬼作祟。他配好药给孩子连服几次就康复了。
为弘扬中医学术,打击巫神愚弄百姓,张仲景刻苦钻研《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广泛收集临床验方,总结自己一生的医疗经验,著作《伤寒杂病论》。该书因辗转流散,经后人多次收集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造福世人。
李时珍批驳炼丹仙术
李时珍(公元1518-1593),号濒湖,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继承祖传医业,24岁开始行医。一生重视临床实践,尤注重药草研究,去伪存真,主张革新。为实地采集,研究药草,他走遍全国许多名山大川,行程不下万里。
但当时,上从皇帝、王公大臣,下至不少富商文人,都迷信炼丹求仙、服丹长生之术。其实,所谓“仙丹”是用水银、铅、锡、金、砒霜、硫磺等矿物炼制而成。久服非但无益,甚可丧命。
目睹丹药害人之风日盛,李时珍对炼丹道士十分痛恨。在采药诊病生涯中,他不忘向人们宣传丹药之害。他列举历代皇亲国戚吞“金丹”、服“仙药”暴死的实例告诫服丹之人。为此,愚蠢的统治者、掌权的炼丹道士,还曾派人把采药中的李时珍师徒等人捆绑赶下山。
但李时珍不畏权势,在他花了27年心血写成的药物巨著《本草纲目》里,狠批了水银“无毒”、“久服长生不老”等谬论。由于当时朝廷君臣几乎都迷信炼丹求仙术,《本草纲目》脱稿后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李时珍去世后,该书才得以面世,造福后人,今已誉满天下。
巫神求医叶天士
叶天士(公元1667-公元1746),清初名医,擅长医治四时疫疾及各科病症,著有《温热论》等书。在我国医学史上,是一位谦虚好学、善集众师之长而自成一家的著名医家。
当年,江西有个以巫术邪法声名显赫的巫神“正乙真人”,因路经苏州染上瘟疫,生命垂危,自己的巫术医不了自己,为活命,不得不求医当地的名医叶天士,后才转危为安。但巫败于医,好不丢脸。“
正乙真人”为挽回面子,设计买通叶天士的童仆,获悉叶天士将于某日某时乘船从万年桥下过,他便提前片刻坐轿到万年桥头边下桥站待。他一边上观下望,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等叶天士船过万年桥下,他马上命轿夫抬他上桥。当时围观者不解。
他大言不惭道:“我算出刚才桥下面有‘天医星’经过,我怎可不恭从他头顶上坐轿而过呢?”众人一打听,果然叶医生刚从桥下乘船驶过。且看,巫神的骗人伎俩多么厚颜无耻!
孙思邈巧用水蛭
孙思邈(公元581~682)不但是唐代著名的养生学家,享年101岁的寿星,而且是杰出的医学家、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下面小事一桩,足见他医术之高、药学之精。
孙思邈40岁那年,一天,他正在长安城寓所午睡。突然被门外吵闹声惊醒,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右眼被人打伤的大汉,进来求他救治。孙思邈忙起身一看,天哪!大汉的右眼隆起一个大血肿,像个红透的柿子,痛得那大汉眼睛无法睁开。
孙思邈有点踌躇:若用针挑出淤血,容易刺伤眼珠;如以小刀切开放血,风险之大更不堪设想。他猛然想到了水蛭,急忙奔往后院小池边,捉了4条水蛭,小心地包在布里捏来,放在大汉右眼的血肿上。众人好不惊奇:“水蛭?!”
孙思邈点点头,静静地注视着4条水蛭在血肿处争相吸血。眨眼功夫,4条水蛭变得又粗又大,而大汉眼部的血肿却瘪下去了。然后,孙思邈用凉开水给伤者洗净伤口,敷上药膏,送走了众人。
叶天士拜老师
祖国医学史上,善拜老师、集众师之长而自成一家者,当推清代名医、《温热论》作者叶天士。
叶天士(公元1667~1746)自幼随父学医,走南闯北卖草药。14岁那年,父亲不幸病逝。他只好停止走江湖,投靠一位姓朱的郞中继续习医。几年后,他已有独挡一面的诊疗能力,便拜别朱老师,自己开了一家诊所行医,热心为民治病。
叶天士非常好学,一听到他人善治某症,即前往求教,先后拜过17位名师。就这样,他很快成了苏州一带大名鼎鼎、门庭若市的医生,百姓赞他为“活神仙”。某年,有位上京赶考的秀才,因旅途染病慕名登门请他看病。
叶天士断他已病入膏肓,婉言谢绝,请他另找高明,然而一年后,那秀才非但没死,还神采奕奕来找他聊天。叶天士好不惊奇,忙招呼他坐下饮茶,细细盘问,方知秀才去年那次重病是由附近寺院一老僧用草药治愈。叶氏羞愧地送别秀才之后,当即收拾行李,关闭诊所,上山寻访他的第18位老师——那位老僧。
钱乙攻“哑科”
儿科,历来俗称之“哑科”——因诊治的对象是儿童,而小儿有病,由于智力和语言发育尚未成熟,往往不能自诉或自诉不清楚。故在医界,尤在古代,儿科专家与其它医科大夫相比,并不“热门”,卓有成就者更属寥寥。
在宋代,曾因流行麻疹等儿科病,夺去许多幼儿的生命。因而,“哑科”更令不少学医者望而生畏。但当年郓州有个叫钱乙(公元1032~1113)的青年人,却潜心钻研攻“哑科”。他幼年丧母,家贫如洗,从小由姑妈抚养,随姑丈学医。他目睹病魔夺走多少同胞弟妹们的生命,发愤攻读前人儿科医籍。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不倦学习,终于摸索出攻克“哑科”的“五脏辨证法”。他根据小儿有“五脏六腑,成而未全”的生理特点,患病又“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提出治儿科病宜“柔润”,禁“痛击”、“大下”或“蛮补”。
他善于观察患儿病情,灵活加减古方、创制新方,拯救了无数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儿生命。举例如治小儿心火的“导赤散”,治痘疹初发的“升麻葛根汤”,治脾虚的“异功散”等等。
钱乙因治愈皇帝外甥女的怪病,被朝廷封为太医丞。但他念念不忘庶民疾苦,不久就辞职回乡。晚年,他叫学生阎孝忠帮其收集整理从医40载的论述、医案和验方,编成《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传给后人。在祖国医学史上,钱乙享有“儿科鼻祖”之盛誉。
皇甫谧专长针灸
世界上奇妙的针灸术源于中国,而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针灸学家,当推魏晋间的皇甫谧(公元215~282)。
皇甫谧,幼时名静,但从小却好动贪玩,20岁时仍是个“心不入道”的浪荡儿。一次,他弄来几个瓜果给继母吃,继母说:“这些瓜果就能安慰我?”皇甫谧不懂,继母老泪纵横地继续说:“静,你已是20多岁的大人了,何时才懂事?才爱读书走正道啊?”继母之悲感动了他,从此他拜了一位叫坦席的老师,开始静下心来学习,闲时下田劳动,并改名“谧”。
中年时,因患风痹症,筋骨疼痛,行走困难,四处求医,疗效不显,故决心学医。他据古籍《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所示,摸索自身穴位扎针,终于治好自己的风痹疾,还常以针灸、汤药,治愈许多乡亲父老之顽疾。
他精通针灸术,远近闻名,还惊动朝廷。皇帝诏他入宫欲封予官职,但素来乐于为民治病,享受“田园之趣”的他,总是以年老体弱为由婉言推辞。他的老年几乎都是在乡村攻读、诊病和著书中度过的。
公元259年,他20多年的心血结晶《针灸甲乙经》终于面世,这是我国现存的首部系统的针灸学专著。全书计12卷,共128篇,载340多个穴位,共640多个孔穴,内容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取穴操作、适应证和禁忌等。该书早成为国内外医学针科教材和穴位参考文献,造福世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中医vs巫术,当名医遇到巫师结果竟是这样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0155ceb6ccbbda5b089f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