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为人怎么样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司马光为人怎么样的相关内容:司马光为人怎么样是我国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同时,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北宋政
司马光为人怎么样
是我国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同时,司马光曾花费了十五年的时间编撰了《资治通鉴》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那么,司马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
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启蒙的时间很早。等到司马光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一书,还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涵义,被当时的人称为神童。当然,司马光这么聪明跟他自身出众的天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公元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了仕途,最后官至图龙阁大学士。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尽心辅佐皇帝。宋仁宗期间,司马光被任命为同知谏院。在担任这一要职的五年时间里,司马光曾上书多达一百七十多份,向皇帝提了许多有利国家发展的建议。皇帝也认为司马光是真心为了国家的,便将其调任至中书省。
在为宰相,实施新政时,司马光并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于是离开朝廷长达十五年之久。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一心整理资料,编撰《资治通鉴》,不再过问朝廷中的政务。《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的史书,里面包含了十六朝代,近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写出《资治通鉴》一书这与他的博学多闻是分不开的,且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环境极其的艰苦,专门开辟了一间地下室来写书,甚至为了编撰该书司马光耗尽了自己所有的钱财。
司马光祠介绍
北宋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于公元1086年,因病去世。为了纪念他为北宋这一王朝做出的贡献,宋哲宗下令为司马光建了一座司马温公祠。司马温公祠位于夏县小晁村北的峨嵋岭上,是司马光墓的一部分。
司马温公祠
司马温公祠中一共有两座石碑,一座名为鱼子碑,另一座名为杏花碑即司马光碑。鱼子碑是司马光祖父司马炫的墓碑,是由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为纪念父亲司马炫所立的石碑。鱼子碑的碑石是一种非常难见的石头,是鱼卵化石。从碑石的珍贵程度,我们可以看出司马池对其父亲的孝心。司马一族在当时可以说是名门望族,入朝为官的人多达二十人,官位也较高。
而杏花碑则是宋哲宗为表彰司马光对北宋王朝所作出的贡献所立的,由宋哲宗亲自题写了“忠精粹德之碑”六个大字,以及北宋大学士为其撰写了碑文。但好景不长,因为受到他人的诬陷,在司马光死后的第八年,宋哲宗听信谗言下令将杏花碑摧毁。记载了司马光丰功伟绩的杏花碑被断成了四段,长埋于地底之下。等到公元1148年,才被夏县的县令挖掘出来,掩埋多年的杏花碑得以重见天日。杏花碑经过了风雨的洗礼,见证了司马光死后的兴衰荣辱,是历史最忠诚的见证者。杏花碑的碑文对研究司马光的生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司马光才德论介绍
在北宋司马光所写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其第一篇副论便是《才德论》,司马光认为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便是才和德。在《才德论》中,司马光详尽的阐述了自己对才德的看法和才德两者之间的关系。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共耗费了他十九年的心血。而《才德论》更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篇副论。司马光在《才德论》中写了一个例子来证明才与德的辩证关系,那就是“智伯之亡”。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叫智宣子的国卿,他在国中的地位很高。智宣子一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智瑶和智宵。智宣子需要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智宣子一直以来都是偏爱大儿子智瑶的,所以他想立大儿子智瑶为继承人。
智氏一族中,有一个叫智果的人,听到智宣子想传位给智瑶的消息后,很是惶恐。他跟智宣子讲,如果一定要立智瑶的话,就应该将以后会发生的事情给考虑清楚,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认为智瑶有相貌、有才华、做事很有气魄、遇到事情也能够很好的解决,但智瑶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没有“德”。智宣子最后还是立智瑶为自己的继承人,结果智瑶继位后导致了智氏一族的灭亡。
司马光的《才德论》告诉我们,才与德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才德皆备者,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司马光为人怎么样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054ab193a9f16c0a0bce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