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中国国民党内部最大的文人派别:改组派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4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中国国民党内部最大的文人派别:改组派的相关内容:改组派是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中国国民党内部一个政治派别,该派别在汪精卫本人未首肯的情况下,将其尊奉为精神领袖,参与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该派被视为当时国民党内最大的文人派别。改组派早年

  改组派是于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 中国 国民党内部一个政治派别,该派别在汪精卫本人未首肯的情况下,将其尊奉为精神领袖,参与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该派被视为当时国民党内最大的文人派别。

改组派早年发行之刊物

  1927年底,汪精卫在宁汉合流后的国民党内斗争中失势,被迫暂时退出,前往 法国 修养。休养期间,他在所发表的文章中表示当时国民党的方向已经错误,主张恢复“ 民国 十三年(1924年)的国民党改组精神”,成为了改组派名字的来源。没有一起出国的陈公博、顾孟余等也在国内活动,陈公博于1928年5月7日创立《革命评论》周刊,鼓吹恢复一九二四年国民党改组精神,恢复民众组织和民众运动,反对南京的贪污腐化,也反对共产党的武装暴动,并鼓吹以所谓“农工小市民”同盟为国民党阶级基础。顾孟余于6月1日创办《前进》杂志,撰文抨击当权的国民党领导层,主张拥汪,但不赞成“阶级基础论”,提倡所谓“超阶级论”,在年轻知识分子之间风靡一时,销量居“当日发行量之冠”。声称要“集合革命同志”,重新制订纲领,改组国民党。当权的蒋中正开始时出于打击其他政敌的考虑,派宋子文对此予以暗中经费支持。但是由于杂志抨击太猛,国民党大佬胡汉民又在此际从 法国 回国支持蒋介石,9月此类杂志就纷纷停刊了。

  8月,陈公博靠李福林的借款在上海创办了大陆大学,实际使用共产党的方法培养未来的改组派干部。在此任教的如施存统、许德珩、刘侃元等多是原来《革命评论》等的撰稿人。这些措施都为改组派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同年11月,陈公博、顾孟余等在上海成立了 中国 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总部,发展各级组织,奉汪精卫为领袖,以陈公博为总负责人(陈赴巴黎后,由王乐平继任),标榜“恢复 民国 十三年改组国民党的精神”,实际上是企图通过改组国民党,与蒋介石争夺党权和政权。改组派以国民党内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主,他们支持汪兆铭,要求在国民党内实行民主。改组派在国民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一时间其组织发展很快,,其地方支部遍布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十七八个省市及 法国 、 日本 、 越南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会员达一万余人。改组派在蒋派的南京国民党区内也有相当的力量。凡南京国民党有组织的地方,几乎都有改组派的组织。其组织与国民党本身结构类似,且长于宣传工作,分部组织经常集会,发行了大量攻击蒋介石的秘密出版物并传阅一些国内外时事评论。

  改组派尊汪精卫为精神领袖。汪精卫也曾公开表示过对改组派的同情,甚至对于其部分活动进行指示,但他自视为整个国民党的领袖,始终没有加入改组派。改组派的主要领导仍由陈公博等负责。

  改组派主张“恢复十三年国民党改组的精神”,认为此时的国民党已经堕落而需改组。他们提出建设党的权威和专政、实行党的民主化、严密党的纪律等主张。具体如:为了对抗中共而恢复群众运动;经济上建设民生主义;外交上同时反对帝国主义和共产国际等。这些主张吸引了很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时间改组派得以迅速发展,总成员近万人左右。

  汪精卫以反对蒋介石个人独裁为号召,从1929至1930年期间,曾先后发表过《怎样扶植民主势力》、《怎样树立民主政治》、《论约法》、《论以党治军》、《怎样做文人》、《二十年民权运动之回顾》、《两种模型心理之瓦解》等一系列的文章,内容都是讲的“于党恢复民主集权,于国扶植民主势力”这一套。

  1930年初,蒋介石已经击败了大多数地方实力派,其目标转向阎锡山。趁此机会改组派上层开始游说阎锡山,而阎也一改之前对改组派的镇压,趋于宽容。蒋阎在2月起大打电报战,改组派也为阎派打气。1930年3月,陈公博、王法勤先汪北来与各方接洽,察看虚实。西山会议派的邹鲁、谢持等也在平津一带活动。阎锡山最初忙于部署军事,3月28日,才要赵丕廉陪同陈公博、王法勤、邹鲁、谢持等一同赴太原相嗯,初步交换了关于党务和政府组织等方面的意见。阎并请陈、王等电促汪精卫北来,他自己与冯玉祥也先后发电敦促,并派代表速驾(河北老国民党员李锡九曾代表阎、冯到港迎汪)。陈公博回平后,还在北戴河看过一次张学良,探询张对政局态度。

  4月1日,阎锡山就任“中华 民国 海陆空总司令”,3日陈公博、王法勤等抵达太原开始进行进一步游说。阎、冯认为大敌当前,改组派与西山会议派不可自相争吵,因而促汪北来亲自主持之必要。汪精卫鉴于南方张、桂反蒋军事失利,也觉得非北上不能打开局面,乃于4月13日复各省市党部海外总支部办事处一电,表示“即当摒挡就道,共策进行”。这时,南京已正式下讨伐阎、冯之令,并有长令历数阎罪。中原大战终于在5月11日爆发。此间在经历了与西山会议派的争权后,汪精卫不顾陈公博的反对[17],主导了同西山派的折中方案。7月13日,改组派主导了北平扩大会议,通过建立北平国民政府等决议,占据了反蒋方政治的主要地位。但此次会议后改组派下层成员大多认为改组派已经堕落,多有愤而退出派别者。[18]北平扩大会议后,改组派已经无形解体。

  汪精卫于7月23日自日本门司乘 日本 长城丸抵津,旋转平。8月4日,汪、阎会晤于石家庄,商谈党政大计,随汪前去之各派人物,在汪、阎主持下开全体会议六次,对汪起草之党务宣言、扩大会议七个基础条件、组织大纲、常务委员人选以及组织政府等重大问题,均取得同意。

  8月7日, 中国 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通过宣言草稿,并决定以汪精卫、赵戴文(代表阎)、许崇智、王法勤、谢持、柏文蔚、茅祖权等七人为扩大会议党务委员,负责领导扩大会议一切工作。在常务委员会之下,设组织、宣传两部及民众运动训练委员会,均采委员制。各部、会互推秘书主任一人,执行决议及整理部务、会务。组织部因须负整理党籍、建立各省市机构及筹备召开三全大会之责,各方均注目,最后始决定由汪精卫自兼秘书主任,委员为汪精卫、邹鲁(西山派)、陈公博(改组派)、赵丕廉(代表阎)、朱霁青(改组派,东北人)五人。宣传部由顾孟余兼秘书主任,委员为顾孟余(改组派)、张知本(西山派)、薛笃弼(代表冯)、潘云超(改组派,河北人)、傅汝霖(西山派,东北人)。民众运动训练委员会由覃振兼秘书主任,委员为覃振(西山派)、白云梯(改组派, 蒙古 族)陈嘉佑(湘籍军人,也算改组派)、陈树人(改组派)、商震(代表阎)。国民政府于主席下设国府委员七至十一人,最初推定阎锡山、唐绍仪、汪精卫、冯玉祥、李宗仁、张学良(未同意)、谢持等七人为府委,以阎为主席,后又加推石友三、刘文辉为府委。国府组织原定为十部一院,后改定为十六个部、院、会。

  1930年10月28日扩大会议名义公布约法草案全文。共八章,计二百一十条,以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为第一章,第二章为人民之自由权利义务,第三章国权,第四章中央制度,第五章地方制度,第六章教育,第七章生计,第八章附则。

  中原大战以反蒋势力失败告终后,1931年1月1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宣言解散改组同志会,陈公博发电附议,改组同志会正式解散。此后汪精卫等人虽仍然活跃于 中国 政坛,但也不再以改组派名义。

  主要领导:陈公博、顾孟余、王乐平、王法勤、朱霁青、柏文蔚、潘云超、郭春涛、白云梯

  主要成员:褚民谊、谷正纲、吴建、苗培成、姚大海、田昆山、薛岳、李朗如、施存统、许德珩、萧淑宇、谷正鼎、邢琬、卢印泉、罗方中、朱伦、林凡野、罗子实、窦培恩、周德伟、赵惠谟等

  关系密切的非成员:汪精卫、陈璧君、甘乃光、何香凝、陈树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中国国民党内部最大的文人派别:改组派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054d5a3a2590bdcc013a6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