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之死,是被吕四娘用血滴子取了首级?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雍正之死,是被吕四娘用血滴子取了首级?的相关内容:民间传言:雍正为了夺取皇位,重金招募了大批武功高超的死士,杀了和他争皇位的几个皇子。杀人利器中,就有见血封喉的血滴子。真相:清朝的皇位继承,并没有采取前朝的嫡长子(正妻长子)继承制。最初,清帝是由满族
民间传言:雍正为了夺取皇位,重金招募了大批武功高超的死士,杀了和他争皇位的几个皇子。杀人利器中,就有见血封喉的血滴子。
真 相:
清朝的皇位继承,并没有采取前朝的嫡长子(正妻长子)继承制。
最初,清帝是由满族贵族大会推定。但康熙帝继位时,是由孝庄皇太后同病重的顺治帝商量后,用遗诏决定的。由此开创了皇帝生前决定皇位继承人的先例。
康熙也不例外,他共有35个儿子,成年且受到册封的20人——他们都是皇位的候选人。
1674年,康熙立二儿子允礽为皇太子。
不过,随着允礽长大,康熙发现他野心毕露,于是在1708年宣布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废除了皇太子。
这引发了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些抱有野心的阿哥们,开始结党营私,谋贪大位。
这些聪明的阿哥们知道人单势弱的原理,于是组团竞争。除了被废的太子党外,又形成皇八子集团和皇四子集团。
皇八子据说是众多阿哥中最有才能的一位,他的呼声最高,粉丝众多。在其影响下,一些兄弟和朝臣也纷纷靠向皇八子,逐渐形成一个争夺皇储的政治集团。
这犯了“一山不容二虎”的大忌,康熙帝很快将皇八子革去爵位,其支持者皇十四子也被鞭挞。
康熙不忍看子女相残,复立允礽为皇太子。1712年,不争气的允礽再次被废。
康熙晚年,因为诸子争夺皇位,大伤脑筋,于1722年在悲愤中离开人世。
其死因至今成谜。
一种说法是,康熙帝是喝了四阿哥的人参汤被毒死的,但无人能证实。
更奇怪的是,康熙死后,京城九门关闭了6天,诸皇子非得令旨不得进入大内。
随即,四阿哥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这6天内,宫里发生了哪些变故,史料无记录。
至今,关于雍正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重大谜案之一。一种观点认为,康熙钦定雍正为继承人,雍正合法地继承了皇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雍正是阴谋篡位的。
不管怎样,雍正上台后,立即对当年的竞争者痛下杀手——
皇八子首当其冲,再次革去王爵,圈禁于高墙,还改名为“阿其那”。此后,皇八子暴卒于保定。
属于皇八子集团的九阿哥,也被革爵囚禁,改名“塞思黑”,几乎与皇八子同时死于狱中。
十四阿哥虽然与雍正是一母同胞的嫡亲兄弟,也被发配到遵化,看守康熙的景陵;其后,又被禁锢于圆明园旁的关帝庙……
这些皇子中,惟有十三阿哥、十六阿哥和十七阿哥被封为亲王,原因简单,他们都是雍正的拥护者。
继位不正,对兄弟痛下杀手。在民间,关于雍正的各种传言越来越多。
连雍正自己都觉得谣言可畏,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就“谋父”、“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进行自我辩护,颁行天下。
然而事与愿违,愈描愈黑。
本版图片选自金庸《三十三剑客图》。
民间传言:
雍正成立了特务机构,代称为“血滴子”,其成员手持利器,能取敌人的首级于千里之外。
真 相:
雍正登基后,的确建立了一个机构,正式名称为“尚虞备用处”,它还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名称——粘杆处。
“粘杆处”本是一个专事粘蝉捉蜻蜒、钓鱼,用来供皇族玩耍的服务机构,后来演变为情报组织,“血滴子”大约指的就是供职于粘杆处的人。
据说雍正还是四阿哥时,其府邸内有一些高树,盛夏初秋时,鸣蝉聒噪,喜静畏暑的四阿哥便命门客家丁操杆捕蝉,这就是“粘杆处”的由来。皇位角逐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粘杆处”就成了四阿哥的私人队伍。他训练家丁队伍,招募众多武功高手,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
雍正登上皇位后,为了巩固统治,也为了酬谢党羽,在内务府之下专门设立了“粘杆处”机关。
“粘杆处”的首领名为“粘杆侍卫”,是由有功勋的手下担任的,他们大多是雍正藩邸旧人,官居高位,权势很大。
普通成员名为“粘杆拜唐阿”,统称“粘杆拜唐”,一般都是内务府包衣,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随雍正左右,也是炙手可热。
这个情报组织虽属内务府系统,总部却设在雍亲王府。
1725年,雍正帝降旨将王府改为雍和宫,定为“龙潜禁地”。但奇怪的是,雍和宫成为皇帝行宫后,并未改覆黄色琉璃瓦,殿顶仍覆绿色琉璃瓦。有人认为:雍和宫有一条专供情报人员秘密来往的通道,后来乾隆为了消除其父留下的遗迹,改雍和宫为喇嘛庙,将其翻修,通道也被销毁无痕。
“粘杆处”在紫禁城内还设一个分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是他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山下门洞前摆着4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4名“粘杆侍卫”和4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
雍正交办的任务,由值班人员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总部派人办理。
雍正去世后,继任者乾隆帝继续利用“粘杆处”控制京城内外大臣的活动。乾隆死后,这个情报机构才逐渐被废弛。
新中国成立前夕,雍和宫已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
血滴子的“盛名”,大多与清帝雍正有关。
雍正全名为爱新觉罗·胤禛,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四子,大清王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统治者,在位13年。
民间传言:
雍正之死,是被吕四娘用血滴子取了首级,下葬的是一具无头尸体。
真 相:
1735年10月8日,雍正突然驾崩,时年58岁。
关于这位皇帝之死,皇宫档案只是简要地记下了他的突然死亡,而没有说明任何原因。据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
于是,关于他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较为流行的说法是,雍正服丹药中毒而死。
雍正年轻时好佛、崇道,据说在他执政的最后一段时间,将道士请进宫内,为自己炼丹,近乎痴迷。
在清宫秘档中,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
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雍正八年(1730年)的冬天,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主持操办,先后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为雍正炼丹。
丹炉一开,烧炼之火便没有灭过。
在圆明园为雍正炼丹的道士,主要有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都有一套“修炼养生”方术,对“炼火之说”亦有一番研究。这些道士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金丹。
雍正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感觉良好,还拿出一些赏给出征的将帅和大臣。“丹药 ”二字,明白无误地载入了清宫秘档。
张廷玉所见的“七孔流血”,是雍正严重中毒后的反应。丹药中汞、铅、朱砂等矿石含量较高,又都是高温烧煅而成,热性很大,雍正终致中毒,是情理之中的事。
乾隆还未正式登基前,就下旨驱逐宫中道士,令宫中的太监、宫女不许妄行传说国事。可见,雍正之死同道士有密切关系。
但这只是一种说法,雍正的真实死因还有待考证。
雍正帝在位时间不长,就留下诸多疑案,也难怪好谈宫闱秘闻的国人,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关于他的种种传言。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雍正之死,是被吕四娘用血滴子取了首级?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1bb75105e8da7d3d0c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