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盗墓贼们都有哪些神奇的盗墓方法?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古代盗墓贼们都有哪些神奇的盗墓方法?的相关内容:盗墓也是一种学问,古代盗墓贼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多。传说,过去经验老道的骨灰级盗墓贼,根本不像现代盗墓贼这样用洛阳铲、探针来探测地下墓葬,仅通过占卜,就能知道地下是否有宝藏,都有哪些宝物。真的假的?这种盗

盗墓也是一种学问,古代盗墓贼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多。传说,过去经验老道的骨灰级盗墓贼,根本不像现代盗墓贼这样用洛阳铲、探针来探测地下墓葬,仅通过占卜,就能知道地下是否有宝藏,都有哪些宝物。

真的假的?这种盗墓手法,说来太神了其实,与”风水术“一样,“占卜术”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方术之一。

据古人笔记、官野史料记载,在古代确实有盗墓贼使用过这种特殊而又神奇的手段盗墓。清代文人袁枚辑录的《子不语》中“掘冢奇报”故事主角朱某,就是靠占卜盗墓而发家致富的:“杭州朱某,以发冢起家,聚其徒六七人,每深夜昏黑,便持锄四出。嫌所掘老多枯骨,少金银,乃设乩盘,预卜其藏。”

盗墓者为什么会想到使用这种特殊手段来指导盗墓?也许是因盗墓有时也得靠碰运气。

《子不语》所记虽然是类似现代的玄幻小说,但用占卜手段来盗墓,其实并非无稽之谈。因为,“占卜”与“风水”一样,在过去一直是相提并论的,源出一处,师出同门。可以用这些手段来择墓址、定下葬,当然也可以用之盗墓,通过如何葬明白如何盗。

占卜这种手段的出现,也相当传奇,历史上有不少这方面的师爷级人物。这里,多聊几句。

古代风水先生在选择墓穴时叫“卜择”。《葬经》称,“葬者,藏也,欲人之弗得见也。”又有“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之语。

这种把占卜与风水结合起的“点穴”手段,为历朝皇家使用。《隋书》(卷78)便有这样的文字,“及献皇后崩,上令吉卜择葬所”。

《葬经》的作者据说是东晋时的郭璞。郭璞就是位既擅风水,又懂占卜堪舆高人,史称,“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晋书·郭璞传》(卷72)记载,郭璞母亲去世后,将其“卜葬地于暨阳”,这个地方紧靠水边,不过百步之遥。

当时人看了都说离水太近了。郭璞回答,“当即为陆矣。”果然不久以后,此地被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成沙滩,郭母墓的方园十来里都变成了桑田。

南北朝时间宋会稽太守张裕家的祖坟就是郭璞看的。《南史"张裕传》(卷31)记载,郭璞当时看了两处,一处是“年过百岁,位至三司,而子孙不蕃”,还有一处是“年几减半,位裁卿校,而累世贵显”。

祖上选择了后者,张裕因祖坟风水好,当上了大官。从郭璞的选择风水宝地的记录可知,占卜被用来盗墓,在古人看来是颇有道理的。

郭璞不只会相墓地,还会相墓测病。当时扬州有一个叫顾球的高官,其姐姐一病不起,长达40年。顾请郭璞到家占卜,卜得“大过”卦,称“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

振动游魂见龙车,身被重累婴妖邪。法由斩祀杀灵蛇,非己之咎先人瑕。”顾家的祖坟不好,连墓树都枯黄了,姐姐还有病。原来是顾家祖上杀过一条大蛇。后来,顾家依言给蛇烧了纸,祭祀一番后,顾姐姐的病真好了。

更有意思的事还有——郭璞当年曾利用其所擅的占卜方术搞到了一个女人。

郭璞这个人确实很有水平,才高八斗,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特别好色。有个叫桓彝的朋友每次到他家拜访时,都能看到他在女人的房间内亲热。因为好这一口,郭璞对女人特别在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很会泡女人。

有一次郭璞路过庐江太守胡孟康家,看中了胡家的婢女,却又不好意思开口讨要,便弄了一出小把戏,“乃取小豆三斗,绕主人宅散之”。

据说第二天早上胡家四周出现了数千个穿着红衣的人,但一走近就消失了。胡孟康请郭璞占卜,郭璞称是那名婢女的问题,“君家不宜畜此婢,可于东南二十里卖之,慎勿争价,则此妖可除也。”郭璞便暗暗派人去买了下来,“携婢去”。这样的记载显然并不可信,有神化郭璞之嫌,但透露出占卜术的神奇。

占卜术很神奇,但清代杭州盗墓者朱某能卜得墓中藏物一说,还是值得怀疑的。不过,事虽可疑,通过占卜能测得墓中情况的传说并不少见。

在郭璞之前的三国时期,曾出现过一个堪舆高人——管辂。管辂是三国时山东人,他长得很丑,而且嗜酒如命,举止随便,言谈无常。当时有一个女人得了一种怪病,胸疼头痛,于是请管辂去家里占卜。

管辂占卜后说,你家屋子西边房间的地下,埋有两个死人,一个人手里拿着箭,主射胸腹,导致你胸口疼另一男持矛,主刺头,所以你头痛。那家人刨开后一开,情况果真如管辂所说。

可见,在古代占卜可以被用来乱搞女人,可以测疾病,用于盗墓自然也不会让人意外了,至于具体怎么用的,我在《民国盗墓史·秘术卷》中有所交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古代盗墓贼们都有哪些神奇的盗墓方法?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24f3b244d6c997230ec9c4.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