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曾主持爱国期刊:文化是任何暴力不能摧毁的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巴金曾主持爱国期刊:文化是任何暴力不能摧毁的的相关内容:作家巴金从来不拿起枪去杀敌,但他不怕流血和牺牲。他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枪,而是语言。由市作协和巴金故居主办的“火——巴金抗战岁月”摄影文学展从昨天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到8月6日。展览展示了大量的历史
作家巴金从来不拿起枪去杀敌,但他不怕流血和牺牲。他最有力的武器不是枪,而是语言。由市作协和巴金故居主办的“火——巴金抗战岁月”摄影文学展从昨天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将持续到8月6日。
展览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照片和文件,以及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抗日战争的木刻版画。不难看出,巴老总是在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写文章、编刊物、译文章,用椽子般的笔记记录日本的罪行和人民的疾苦。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巴金为代表的一代作家,手拉手,呐喊助威,形成了中国文化界抗日的强大力量。这个展览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反映了抗战,向成千上万的人展示了他们自觉的历史责任和对作家作品和行动的鼓励。"
始终记录前线人民的苦难
巴金的女儿李晓林昨天悄悄地出现在熙熙攘攘的观众中,并首次公开亮相由她捐赠的电影合同。那是巴金和中国联合电影公司在1941年签订的《春秋》电影合同。“抗日战争时期,巴金作品的传播不仅包括书稿,还包括同名影视剧的改编,这也通过多种渠道促进了巴老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周立民说道。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流亡海外。当他在一个城市安顿下来时,他经常被迫离开,身上只带着一些信纸。在奔波的岁月里,巴金从上海辗转到桂林、广州、重庆等地,写过《激流三部曲》、《憩园》、《第四病房》等作品,翻译过《西班牙的血》、《晚玫瑰》、《父子》、《处女地》,编辑过《呐喊》、《篝火》、《文聪》等刊物。他不仅指责日军的血腥暴行,还表达了他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精神。1939年,当日本轰炸桂林时,巴金在《桂林的苦难》中写道:“在月牙山上,我看到了黑烟半天的空.大火覆盖了整个桂林市,红舌头在黑烟中闪烁...突然,在一辆汽车旁边,我远远地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当我走近时,我能清楚地看到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巴金在重庆写了《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几点思考》。“我很高兴听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但是说实话,当时我没有想到“胜利”这个词……在过去的八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地方,经历了很多事情,看到了很多东西。当然,我不能说我为抗战做了多少。但是我看到无数的平民为这场战争流下了鲜血和汗水,牺牲了他们所有的宝贵的东西,他们默默地活着,默默地死去。”
火不会摧毁一代知识分子的信心
展览的名字叫“火”,对抗战时期的巴金有着特殊的意义。巴金的“抗日战争三部曲”是以“火”命名的。他还写了同名散文,编辑了著名的抗日爱国刊物《篝火》。烽火,原名呼,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由上海四家文学杂志联合创办,茅盾、巴金主持。1937年底,日本军队入侵上海,改名为烽火的出版物从上海迁到广州。1938年10月20日,即日本入侵广州的前一天,巴金从广州撤退到广西梧州。即使在如此关键的时刻,他仍然随身携带着杂志校样。
后来,巴金在《篝火系列》的前言中写道:“在付梓出版之前,大亚湾的炮声隆隆。我一天去印刷局几次催促校样,然后回家连夜修改。第二天黄昏,我匆匆离开了广州。除了我简单的行李,我还采取了这期《文聪》的纸质形式。虽然《篝火》半月刊的21期已经全部出版,但被制成纸本并不幸运,所以在21日广州大火中化为灰烬...虽然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对抗日战争的伟大事业没有贡献,但它也可以作为对敌人暴力的一种回应:我们的暴力
展览从巴金的角度审视整个文化圈,还将茅盾、冰心、沈从文、李健吾、曹禺、萧干等知识分子的爱国精神,以及他们的抗战生活和作品,他们与巴金的交往故事等元素组合成一个抗战作家群体形象。因此,一个接一个地丰富真实的历史片段,让观众回到艰苦的战争年代。作家的所见所想,反映了整个时代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的坚毅面貌,也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在战争中日益成熟的思想和创作。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巴金曾主持爱国期刊:文化是任何暴力不能摧毁的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45d50b06dbcf6e31022c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