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建议溥仪竞选民国大总统,如果溥仪听了他的话,或许……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51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张学良建议溥仪竞选民国大总统,如果溥仪听了他的话,或许……的相关内容:张学良与溥仪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而两人也因为时局的关系有过因缘际会。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天津,当时第二次直奉战争刚结束,奉系更是牛的一逼,势力范围更是从黑龙江,南至上海,这势力范围,大家想想,

张学良与溥仪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而两人也因为时局的关系有过因缘际会。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天津,当时第二次直奉战争刚结束,奉系更是牛的一逼,势力范围更是从黑龙江,南至上海,这势力范围,大家想想,不得了。当时的张作霖更是成为响当当的风云人物。

(张作霖)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打进了北京城,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张作霖有些事迹还是值得一提的,他在位期间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当然,这不是今天文章讨论的主题,而是他的长子张学良。

张学良作为国民一哥,自然也是受到追捧,无限风光。

(张学良)

再说咱们这个被赶出紫禁城的前清皇帝溥仪,当时溥仪也已经住在了天津,此时这位末代皇帝已经是一个无权无势,但仍受满清遗老以及一些各怀鬼胎的人的关注。

在天津静园,溥仪设了个清室驻津办事处,还是称宣统皇帝,不断与外界联络,寻求军阀政客以及外国人的帮助,做着自己的复辟梦。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做事自然还摆着皇帝的架子,而张学良作为国民一哥、风流公子,也不是那种能折腰说话的人。

所以,张学良见溥仪就有意思了。也许在张学良看来,这是一个后来者居上的当权者与一个下台的皇帝的会面,而在溥仪看来依然是皇帝召见臣民。

这完全可以从溥仪的《召见簿》中看出,召见簿三个字就可以看出溥仪的心态。

根据记载,张学良与溥仪第一次会面应该是在1926年4月1日,当年溥仪21岁,张学良26岁。张学良晚年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跟他(溥仪)很熟。到底怎么个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张学良的回忆,两个人的对话倒值得玩味。

(晚年张学良)

张学良认为溥仪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脱离他周围那些迂腐的老臣,放弃复号还宫的梦想,真正做个平民,以平常之心再谋发展。

张学良这样对溥仪说:你肯不肯到南开大学去读书?好好读书,你做一个平民,把你过去的东西都丢掉,你真正做个平民。如果南开你不愿意去,我劝你到外国去读书,到英国或到哪儿去读书。

你原来有皇帝的身份,现在你虽然是平民,但比平民还是高,你要是真正好好做一个平民,说不定将来选中国大总统会有你的份儿。你如果以后还是皇帝老爷这一套,将来有一天也许会把你的脑瓜子耍掉。

(崇尚新生活,但思想仍渴望复辟的溥仪)

按历史潮流以及法理和感情来讲,张学良这番话可谓政治正确。但是大家也知道,溥仪这人毕竟是做过皇帝的,有些刚愎自用,而且从来没人敢直接怎样说他,所以还在痴迷着复辟梦的他听到张学良这番话也许是不高兴的,很生气的。

但反过来讲,溥仪也知道自己所处境地,也知道现在的地位以及形式,所以溥仪没发脾气。为什么这样说,张学良曾这样说过:为什么他对我不生气?因为他那个时候是没有钱的时候。他在东北有地,有他的皇家产业。我们给他处置了,一百万块钱,政府留下一半,另一半我给他了。所以他有那五十万块钱,他得意得很,所以我就劝他,你这个人,你要听我话,我跟你说的是好话。

说溥仪没钱也不是完全正确的,当初从紫禁城出来溥仪可是带了大量金银珠宝,数之不尽,来津后,一方面钱财用于联系军阀政客,花钱如流水,一方面用于自己乃至满清遗老的庞大开销,以维护皇帝尊严。所以,后来张学良说他没钱也不是没道理,但或许是没有可用的现金流,所以张学良变相的支援了他。话说回来,张学良对溥仪说你要听我话这种话,在满清遗臣遗老看来是大逆不道的,但又奈若何?这就是历史潮流。

插播一句,如果当年溥仪真的如张学良所建议的去国外读书,说不定以后回来真的可以竞选大总统,而不至于沦落为日本人的傀儡。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张学良建议溥仪竞选民国大总统,如果溥仪听了他的话,或许……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4b372c2c4ad4c6140b274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