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严苛规定: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要流放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5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成祖严苛规定: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要流放的相关内容: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训》就记载了“弟子为师,敬如父”;春秋时期,孔子留下了“教学无课”等名言……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职业。那么,在古代谁会是老师呢?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太公家训》就记载了“弟子为师,敬如父”;春秋时期,孔子留下了“教学无课”等名言……在中国古代,教师一直是一个备受尊敬的职业。那么,在古代谁会是老师呢?在现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教师,你必须有资格证书。在古代,“老师”必须通过考试吗?

在古代,“老师”必须通过考试

根据“入学考试”的记录,“所有的博士生助教都把他们当年教了多少作为考试水平。”

西汉以前,教师大多是被推荐的,不需要专业考试。然而,在东汉时期,中国有一个教师“资格考试”——如果你想成为太学博士,你必须通过由教育部主持的考试(类似于今天由教育部主持的考试)。当时,著名学者都是合格的,对教师的个人教学经历和年龄也有相应的规定,要求他们教过50多名学生,年龄不低于50岁。

隋唐时期,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官学体系。官方研究相当于今天的公立学校,包括小学和大学;既有综合学校也有专科学校。当然,教学管理和要求越来越规范和严格,对教师的专业资格和教学能力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方法。

在唐朝,包括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在内的学术官员,像其他官员一样,被要求定期参加“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小型考试,每三至五年举行一次大型考试。考核内容分为业务、品德和教学效果,考核结果分为九个等级。其中,讲座数量是评估和评分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入学考试”中是这样说的:“所有的医生和助教都把他们在同一年里教了多少课算作考试水平。”

古代有许多教师的头衔。秦汉“博士”出现后,宋代教师有了新的称谓“教授”。宋代史杰、孙福、胡瑗等著名学者被聘为太学教授。宋代是私立学校开始兴起和繁荣的时代,私立书院也很受欢迎。然而,政府也密切关注官方研究,要成为一名"公共教师",还需要考试。

宋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实行的“教导员考试”制度,可能是中国教育史上最难通过的教育督导和教师资格考试。《文献通考校七》说,由于严格的考试,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全国各州县的教授“只有53人”,“盖儒之官,不肯轻教滥学。”

[/s2/]古代教学成就也与“入学率”相关联

根据《明史》记载,“付雪教授的九个学生,必须参加乡试才能晋升。”

唐宋以前,对教师业务的考核主要集中在“教学数量”上,而到了明代,开始与教学质量和入学率挂钩。在明代,除了与其他行业官员一样的“全面考核”和“考察”之外,还有一种单一的“学官考核方法”。

“为官学习”是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颁布的一项教师考核制度。评估方法的中心是“以九年内参加科举考试的中学生人数为标准,有升有降。”根据《明惠殿》记载,付雪教授的九名学生在乡试中获奖,六名学生在国学中获奖,三名学生在郡学中获奖。

教师平时也要接受评估。例如,在月考中,如果学生在三月份没有进步,老师将从他们的工资中扣除。当时,教师工资由现金和大米组成,扣工资的主要形式是“大米罚款”。如果学生在学年结束时举行的“年终考试”中没有取得进步,问题将会很大——如果12人在公立学校,8人在公立学校,6人以上在县级学校没有取得进步,政府县的地方官员和他们的学校老师将受到“纪律处分”,除了被“罚款”。

如果公立学校有24人,公立学校有16人,县级学校有12人以上未能在“一年考试”中取得进步,教师应被取消资格,审查人员或法官应有权直接开除(开除)教师。不仅教师会受到处罚,县市的地方官员也会受到处罚和鞭笞。

对国子监教师的评价更为严厉。明太祖黄佐在《南勇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六月,京师唐倩想做官,吏部安排了考试,但成绩很差,他“不能读经”。根据规定,负责教学的赵季同(相当于副校长)应该受到处罚。明朝开国元勋朱迪听说后,放了他,但却向全国发出了“红头文件”,规定“所有的弟子都要重新认识艺术和科学,得罪他们的老师,吸烟和定居在地上。”

如果学生学不好,老师应该被送到环境恶劣的地方,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残酷的规定。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成祖严苛规定:学生考试成绩不好教师要流放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6821e6713254a3040d8f8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