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迷”苏轼是怎么“炼”成的?专家提醒:苏学研究 应“三苏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万人迷”苏轼是怎么“炼”成的?专家提醒:苏学研究 应“三苏的相关内容:左为曾枣庄提到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会首先映入人们的脑海。熟悉文学圈的人都注意到,苏轼备受后辈文人和广大读者喜爱,堪称是一位“万人迷”。关于苏轼的研究或普
左为曾枣庄
提到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会首先映入人们的脑海。熟悉文学圈的人都注意到,苏轼备受后辈文人和广大读者喜爱,堪称是一位“万人迷”。关于苏轼的研究或普通解读文章,汗牛充栋。很多人都知道苏轼是一位在很多个文艺领域内有开拓之功的通才,全才。然而。如果你就此认为,对苏轼其人其文,以及他的家学渊源,已经有足够的了解,那么就错了!研究苏轼的专家却提醒你,当下无论是普及还是研究类的关于三苏的著作文章,经常涉及到的三苏作品没有超过其作品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是文坛佳话。但是专家研究发现,关于苏轼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的研究还有不少空白需要填补。比如,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至今没有其全集校注本。这是一个很大的空白和遗憾。”这位专家正是曾枣庄先生。曾枣庄已经81岁高龄,但他对三苏研究依然执著痴迷。近日,曾枣庄集40年之功完成的《三苏研究丛刊》(10种)由巴蜀书社出版,深受学界关注。
曾枣庄与出版社签约
3月29日,曾枣庄在川大举办的“《三苏研究丛刊》出版座谈会暨版权捐赠仪式”活动上,表达了他对三苏研究的深入投入,他说:“从表面看,三苏研究尤其是苏轼研究已没有太大空间。其实不然。在编纂《三苏文化大词典》过程中,我深感三苏研究、苏轼研究,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曾枣庄还提到,历代关于三苏文献的整理和研究著作,大约涉及八百多种,而今人对三苏的研究,涉及到的文献却只有一百多种,还有大量的文献未被充分利用。”
据了解,《三苏研究丛刊》是巴蜀书社、四川大学苏轼研究中心为配合四川省委、省政府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推出的首个出版项目。曾枣庄“《三苏研究丛刊》出版座谈会暨版权捐赠仪式”,由四川历史名人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巴蜀书社、苏轼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省政协原主席陶武先,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晏世经,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三苏祠博物馆馆长陈仲文,眉山三苏文化研究院院长方永江,巴蜀书社社长林建、总编辑侯安国,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长、苏轼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周裕锴,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省文史馆馆员谢桃坊等人出席。
曾枣庄与出版社签约
在座谈会上,座谈会上,相关领导及专家学者就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以及曾枣庄先生在三苏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进行了深入探讨。曾枣庄也再次强调,苏学研究,应该三苏并重,“只有通过对苏洵、苏辙的深入研究,才能更深入更透彻地研究苏轼,才能更清楚明白苏轼是怎么成为苏轼,这个大问题。”所以他也呼吁,学界应该加强对苏洵、苏辙的研究,“我也很期待苏洵、苏辙能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文化名人之列。因为同为唐宋大大家的苏洵、苏辙,无论人品、学品,还是他们的学术文化贡献,都是当之无愧的。”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全民族的宝贵财富。韩国女主播票你买曾枣庄还认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也应该是属于全民族的。”2013年,他就将其全部藏书和手稿,捐赠给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此次,曾枣庄先生向巴蜀书社捐赠《三苏研究丛刊》(10种)的永久性版权。在捐赠签约仪式上,曾枣庄说,将版权捐赠给出版社便于再次印刷出版,能够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三苏,了解三苏,也能带动更多心系四川、热爱四川的有识之士为弘扬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也希望能为苏学研究再尽绵薄之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摄影报道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万人迷”苏轼是怎么“炼”成的?专家提醒:苏学研究应“三苏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756909d09304e1470b91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