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养成教育的故事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规范养成教育的故事的相关内容:教育是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规范养成教育的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教育小故事【
教育是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规范养成教育的故事,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教育小故事【1】
伟大的教育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改变命运,习惯铸就命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每个老师以及家长所追求与期待的!我在教学中也记下了一些小故事,细细品味,里面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思想。
(一)不可吝啬的激励和表扬
班上有个叫吴彦帝的孩子,他很聪明,每节课上总能看到他高举的小手,听到他完整流利的回答,很多略带思考性的问题总是他第一个想到解决的策略。可是就是这样聪明的一个孩子,作业却总是坐得有点马虎。要么数字写得不够认真,要么就是画等号没有用直尺,或者就是漏了一两道题目……为此,我也没少找他交流过,可是每次交流后的一到两天他就又故技重犯了,为此我也伤透了脑筋。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尝试换种方式。那天做课堂作业时,我就站到他的身边,他果然以最认真的态度去写字。毕竟他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认真去写了,就能写得很漂亮。我趁机找了3本写得漂亮的作业(包括吴彦帝的那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表扬了一番,并让其他同学也像他们学习。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他的快乐与激动!
后来的几天中,他的作业果然开始认真了起来!但我也丝毫不能松懈!有时,我会单独找来他口头表扬一下,让他继续保持下去;有时候会在他的作业本上批上激励性的评语……这样时间长了,他的就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了。
后来这样的方法也在其他的小朋友身上用过,都取到了不同程度的效果,看来表扬和激励在教育中所取得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适当批改激励性的评语。往往数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就是简单的对错与等第!倘若以悄悄话的形式适当加上一些评语,学生更会欣然接受。比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式子列对了计算却错了,老师可以对学生说:聪明的你,要是计算仔细些,再细心验算的话就能做对了,习惯决定一切,相信以后你会更仔细的,加油!
(二)细节处,更不容忽视
今年教的是三年级,刚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阶段的孩子,显得特别天真可爱。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反映出孩子真实的内心想法。
孩子从认识数字,认识等号开始,我就一直强调:要认真写漂亮每个数字,画等号要用直尺,在我的再三努力下,学生也慢慢开始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了!
记得那天教学的是分数的简单加减法,让孩子列好算式后,我为让孩子能有更多的时间探索计算方法,画分数线时就没有用直尺,想不到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却深深的印入了孩子的脑海里。下课后,一个孩子跑到我的身边,轻轻地对我说:“高老师,今天上课时你画分数线没有用直尺!”我听了后,拍拍他的头说:“老师是为了节约时间,你们必须要用直尺的!”当时,我也没把他的话太放在心上。回到办公室,我开始批改课堂作业,虽然孩子的正确率很好,但很明显地发现有五六个孩子画分数线时也没有用直尺。说实话当时我很生气,真想把那几个孩子喊到办公室里来好好的教育一番。可仔细一想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上课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所引起的吗?要不是我那不经意的举动,孩子也不会像我一样为了节约时间就忽略了书写的要求!所以我立刻到教室,向同学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让每一位同学监督老师以后画线一定要用尺子。
小学生的模仿力强,对许多事情都充满好奇,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确实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作用。很多时候,老师为了追求高效的40分钟,在黑板上板书时字迹有些潦草,等号不用直尺,解答完应用题后答语省略不写!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字迹也不够端正!恕不知,这样的举动久而久之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哪怕你一再强调,做作业时字迹要端正,态度要端正,答语要写完整……但学生只会在你强调的时候去敷衍你一下,过后又会将你的叮嘱抛掷于九霄云外!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儿童应多受鼓舞,使他们的学习心境保持喜悦。这是适应儿童年龄特点和遵循儿童教育规律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巧妙组织各种激励奖赏的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快乐!
教育故事【2】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学生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至我们的学生仍旧是拼命读书,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说了才肯做,只有老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常常犯错,违反纪律,还有些同学没有卫生习惯,随地乱扔垃圾,如此种种现象,每个学校都有。而只有当老师提出来了,批评了,教育了,他们才会意识到,才会改正。然而一转身,他们又会照旧。
我们不能只怪学生,不能等到学生违反了,才去教育。但老师也不可能每天对着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或者采用惩罚的手段,毕竟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如何能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不需要老师教育,就能自律呢?
在几年的教育工作中,我发现小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较差。一开始,我常采用惩罚措施,如罚抄书,罚扫地,罚跑步等,但效果总是不好,违反纪律的同学还是照样违反纪律;乱扔垃圾的同学还是乱扔垃圾。怎么办呢?难道我们教育就是靠老师来看管,靠办干部监督吗?那样我们的学生不是成了犯人。我想到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应该多采用鼓励、肯定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能力。
本学期我遵照小学生的特点,我尝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行为习惯。
一、利用班级行为规范,形成自律。
刚升入五年级时,同学们虽有了自我意识,开始会主动思考,判断是非对错。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在他们的大脑里开始会比较,但出发点大多考虑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指责。他们所想到的还比较片面,有时还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还不够强。
因而五年级第一学期,我班主任工作重中之重是加强他们的行为规范。根据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需要,利用班会课通过学生提议,老师完善,共同制订了二十条“班级行为规范条例”,同时开展“给自己打分”活动。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要求每个同学每天看一边,每天督促自己按“班级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做到。教室的门上贴着“给自己打分”表,每个同学每天放学时根据“天天行为规范”,给自己打分(违反一条行为扣5分,做了一件好事可以另加10分)。每周班会课反馈,算出一周得分情况,进行表扬。打分表同时也是期末评福山形象少年的重要依据。这样,学生每天都有了行为准则,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便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实践,许多学生每天都能达到100分,而且经常超过100分。每位学生都能自觉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看到水龙头没拧紧,他们便会主动上前拧紧;看到地面上有纸屑,他们能主动拾起来;看到小同学摔倒了,他们会主动上前将他扶起。
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受用一生,也能使老师教育管理更加轻松。
三、利用荣誉,增强自身使命感。
进入五年级下学期,我们班级已基本上由他律转为自律。此时,老师会发现他们越来越难管,也越来越难沟通。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学校的条条框框,习惯于老师的唠叨不休。对于行为习惯,他们很少违反,但也不会主动,看到不好的现象也常常事不管己,高高挂起。
对于这学期学生的表现和年龄特点,一味说教不行,采用比赛也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怎么办呢?我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学校的四项竞赛,积极争先,拿出榜样作用。同时班级里开展“班级荣誉,我的责任”活动,以加强每个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同时把所有责任,让每个学生承担。中国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这种思想,让人觉得仿佛好坏是所有人的责任,就可以减轻自身的责任,恰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责任了。所以我们班级奉行“班级荣誉,我的责任”,谁犯了错误,就要承担一切责任。班级得到了荣誉,也是你的荣誉。
有了责任,才有动力,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养成自我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范养成教育的故事【3】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过这样的话:“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这些练习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这段话非常明确地指出了练习(也就是训练)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篮球巨星乔丹曾为了一个单手投篮习惯而靠墙苦练三个月,时装模特为了一个台步习惯甚至苦练终身.“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形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训练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小孩子常常不大能明白一些大道理,但这时若能给予他们很好的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体会那样做的好处,等到他们长大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此时,良好的习惯也已经养成了.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训练的重要性.因为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而训练恰恰是最合适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实践证明,再好的理想,一味地空想而不去脚踏实地地做,永远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行动起来,让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规范养成教育的故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964f30c7f363367d09de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