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实施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原因复杂 火耗归公养廉银是什么意思?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雍正实施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原因复杂 火耗归公养廉银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是雍正继位后推行的重大财政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革除康熙留下的财政亏空,改革税收制度中的官员贪腐问题,巩固自己的统治。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对雍正一朝,乃至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必要一
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是雍正继位后推行的重大财政制度改革,其目的在于革除康熙留下的财政亏空,改革税收制度中的官员贪腐问题,巩固自己的统治。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对雍正一朝,乃至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有必要一探究竟。
火耗一词最先出现在《元史 刑法 食货》,其有巧立名色,广取用钱,及多称金数,克除火耗,为民害者,从监察 御史廉访司纠之。
《中国历史大辞典 清史卷》中解释: 火耗,明清附加税之一。原为铸造钱币时,金属经火熔炼所出之损耗。通俗来讲,火耗就是重铸银子时有损耗,需要征火耗税补足损耗。
明万历年间,曾实行一条鞭法,规定赋税一律征银上缴国库。由于百姓上缴税银大多是碎银,熔化银锭的过程中有所耗损,此耗损部分即称之为火耗。
这部分火耗银由百姓承担。为方便征收,火耗银由朝廷统筹各省的火耗征收,制定火耗率,纳入朝廷税收。简单的说,火耗归公就是一种新的合法税种,纳税人必须交火耗税。
而养廉银是从火耗归公后增加的财政中拿出一部分,分发给官员用作日常开支的一项制度。雍正实行火耗归公后接着实行养廉银制度,其目的在于增加地方官员俸禄,用高薪养廉的办法,尽量避免官员贪腐。
雍正实施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原因复杂。一条鞭法之前,税收一般是实物,诸如粮食,布匹等,朝廷征收困难,复杂,且成色不一,不利于财政的集中,保存。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规定税收一律折算为白银后再运往中央。
一条鞭法改革了税收制度,简化了税收程序和成本,让中央更容易组织财政,不失为一项伟大的改革。然而,在往后的运作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
难以解决的便是重铸过程中的火耗问题。火耗自然是无可避免的,重铸过程中必然会有损失。皇帝的钱却一分不能少,这部分损失只能由百姓补齐。这就产生了火耗税。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官员往往借火耗之名,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征收的赋税往往超过正常火耗数倍。朝廷对此难以监管,贪腐问题随之产生。
清朝大多继承明朝的制度,继承了明朝一条鞭法,火耗制度的优劣也一并继承。康熙崇尚儒家的宽仁,对臣下借火耗之名大肆贪腐的行为不加制止,导致臣下贪腐问题严重,百姓负担日益加重,而财政却赤字严重。
百姓负担重,国库又拿不到钱,全让官吏拿了去。雍正如果想革除官吏贪腐,推行火耗归公制度就不可避免。康熙一朝,战争不断,平定三藩,平定准卡尔叛乱。
丰功伟绩的背后,是国家财政的巨额支出,康熙后期,国家财政已经入不敷出。雍正继位后,康熙留给雍正的遗产是国库存余八百万两。与其说是遗产,不如说是烂摊子。
偌大的帝国只有六百万两的国库剩余,这意味着国家的财政濒临崩溃。雍正继位后,迫切地需要增加国家财政。而火耗归公则能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情况下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雍正元年,清朝正式实施火耗归公制度。
火耗归公制度的实施则意味着养廉银制度的开始。清朝给予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员每年俸禄不过180两白银。至于六、七品官员,每年不过数十两白银。除去一家老小开支,仅靠俸禄只能勉强度日。
遇到灾荒战乱,朝廷又常令官员捐俸,直接克扣工资,让他们捐给国库。俸禄不足,就容易盘剥百姓。火耗银就是其中之一。
官员通过征收火耗银,甚至能过上非常奢侈的生活。这也是当时官场的常态,毕竟薪俸太少,皇帝也只能默许。雍正对比深恶痛绝,有志于革除官场贪腐之风。他认为官员贪腐成风在于必要经费不足,设立养廉银制度以提高官员待遇,满足官员的必要开支,能减少贪腐的发生。
而且,雍正也可以借助设立养廉银制度巩固皇位。雍正继位并非一帆风顺,雍正设立养廉银制度,极大提高了官员的薪俸水平,巩固了自己的皇位,在此则不再赘述。
雍正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帝王,在他的大力支持下,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得以推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清朝的财政亏空,巩固统治。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雍正实施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的原因复杂火耗归公养廉银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9b88a9f2a88bf5940d3f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