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江口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白江口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的相关内容:战争概述:公元663年九月,中日历史上的第一场的大规模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上演。唐王朝的两百余艘战船大败日本(倭国)千余战舰,焚毁倭军战舰四百余艘。通过此战,
战争概述:公元663年九月,中日历史上的第一场的大规模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大规模海战,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上演。唐王朝的两百余艘战 船大败日本(倭国)千余战舰,焚毁倭军战舰四百余艘。通过此战,得以再次平定百济,高丽也随之被征服,唐王朝扶植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将帅星数:★ 苏定方 刘仁轨 黑齿常之
精彩星数:
政治影响星数:
综合星数:6.5☆
战争类型:火战——中国历史很多著名的火战,却常常发生在水上(及海上),白江口海战是为例。
战争深度解析:
公元2008年,活跃在亚丁湾的索马里海盗吸引了世界人民的眼球(该帮海盗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度风云人物),当然也危害了世界各国海上贸易安全。
当许多国家纷纷派出舰队保护自己国家的商船海员安全和利益时,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也出发了。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近五百年后,中国的海军力量第一次出现在异国海域。
在亚丁湾,中国海军会遇上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但这次双方不会大打出手。
擦身而过的刹那,不知双方是否会想起一千年多年前白江口的硝烟。
公元七世纪的朝鲜半岛,是鼎立的格局。
除了让连续三次碰壁的高句丽,朝鲜半岛的另外两股势力分别是百济和新罗。
百济国是扶余族的一个支系,建国于公元前18年。首任国君是温祚王,占据了朝鲜半岛西南部。从公元四世纪到六世纪,百济一直与高句丽争夺朝鲜半岛的霸权,渐处下风,后来百济改变战略,与高句丽联合,蚕食新罗。
新罗国由辰韩朴氏家族在公元前57年创建,占据了朝鲜半岛东南部,三国之中新罗最弱,在面对高句丽和百济国的联合攻击下,新罗国只有向唐帝国寻求援助,以对抗高句丽和百济。
当灭突厥,平薛延陀、吐谷浑,取得一系列的外事胜利后,当年表叔杨广三征高句丽惨败而归的旧事却总也挥之不去。
李世民的潜意识中,总想去完成杨广所不能完成的事。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派人到辽东收葬死于隋末三征高句丽的士兵骸骨,李世民特意让部下做了一件事,让人把高句丽人在当地建立的用以炫耀武功的“京观”给砸了。
高句丽王建武知道该消息,开始了对唐帝国的战备工作。在辽东修筑了千余里的长城,同时加强辽东诸城的防御工作。在南边,又与百济联合,希望消灭新罗。
唐帝国当然不会希望在旁边多一个强大统一的邻居,朝鲜半岛保持三足鼎立是适合唐帝国利益的,李世民不会允许高句丽人的强大。
贞观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李世民特地从长安移镇洛阳(后又亲自督战),派出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刑部尚书李亮率兵四万、五百艘战舰由莱州渡海直逼平壤,另一路由太子詹事李绩率兵六万直趋辽东。
唐军遇到了高句丽人顽强的抵抗,虽然取得一些局部的胜利,但顽强的高句丽人一直将战事拖到了次年的十月。天气变得寒冷,而人员和物资消耗的巨大,让李世民不得已结束了第一次远征高句丽的征程,他也终于知道当年杨广为什么会连续三次摔进同一个坑里。
唐太宗李世民是头倔驴,在高句丽人面前丢掉的面子,他一定要找回来。不过他比杨广聪明的是,有鉴于失败的教训,对高句丽,他不再实施大规模兵团攻坚战,而是改用小股部队进行袭扰。
袭扰战非常成功,高句丽举国不安,无心农耕,极大地损耗了高句丽的国力。
公元649年,当李世民准备发兵三十万再征高句丽时,历史没有给他犯错的机会,他于当年五月驾崩。
唐高宗时代,唐帝国继续着对高句丽的疲劳袭扰战,同时继续扶持朝鲜半岛三国中势力最弱小的新罗,维持三国鼎立政治格局。
日本古称倭奴,其国王以天皇为号,从东汉起就接受中原政权的册封。从开始,倭奴对朝鲜半岛有了扩张的野心,他们在朝鲜半岛采取与百济联合对付新罗的策略。
在东亚朝鲜半岛上,形成了唐帝国与新罗对抗高句丽、百济、倭奴的格局。 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济在高句丽、倭奴的支持下,向新罗发起大规模进攻,连取新罗三十三城。新罗向唐帝国求援。唐高宗派程名振、苏定方于公元 665年和公元669年两度征伐袭扰高句丽。在660年,又派苏定方率十万水陆军在新罗军五万兵的协同下,大举进攻百济。
该年八月,苏定方从成山(今山东荣成东北)渡海,于熊津江口(今韩国锦江)强行登陆,歼敌数千。一路,直逼百济都城(今韩国公州城)。在百济都城下,双方展开决战,百济大败,百济王被迫投降,唐、罗联军灭百济。 战事并没有结束。对于百济的灭亡,百济亡部和倭奴都不甘心。苏定方占据百济后采取了高压政策,一时百济各地反抗力量四起。百济人黑齿常之纠集流亡部抗拒 唐军,队伍发展到三万余人,恢复了百济二百余城。而百济僧人道琛也拥众据周留城(今韩国全州西),并前往倭奴迎回流亡的百济王子余扶丰为王,倭奴也派出大 军护送余扶丰回国,对抗唐军。
此时苏定方已回国,刘仁轨成为了唐帝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指挥官。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平民出身,少年非常好学,有很棒的文字功底,被河南道使、管国公任瑰所常识,提拔为息州参军,后转陈仓尉。
身处隋末唐初风云际会的乱世,刘仁轨的前半生却默默无闻。直到贞观十四年(640年),刘仁轨杖毙级别高于自己却豪纵无礼的陈仓折冲都尉鲁宁,此事传到太宗李世民的耳中,才知道了刘仁轨这个人。很快刘仁轨被提拔为新安令,后迁给事中。
显庆元年(656年),刘仁轨在办一个案子的时候得罪了皇后武媚娘的心腹李义府,被贬任青州刺史。
公元660年,大唐灭亡百济之战,刘仁轨随李绩远征高句丽,统领水军督海运,保障后勤,结果出海遇大风,死伤严重。李义府趁机参刘仁轨一本,刘仁轨被免职,以白衣身份随军作战。
公元661年三月,唐帝国命王文度为熊津都督,安抚百济民众,但王文度没到任就死了。于是唐高宗想到了刘仁轨,任他为检校带方州刺史,代王文度前往百济。
第一次担任军事主帅的刘仁轨已经六十岁了,但六十岁的菜鸟刘仁轨的处子战非常完美,在熊津口大败百济道琛部,歼敌万余,解百济熊津城留守刘仁愿之围。
百济的战事一直拖着,苏定方久攻高句丽国都平壤又一直不克,被迫归国。百济国内的反抗势力一直彻底无法铲除,唐政府的底气开始不足。唐高宗下诏书指示刘仁轨班师,唐军将士也希望早回家乡。但刘仁轨向唐高宗打了报告,仔细分析了百济的形势,认为唐军应该在百济继续坚守。
而百济军也认为此时的唐军肯定撑不下去,数着指头算唐军回家的日子。这时刘仁轨、刘仁愿率部向百济军发起袭击,百济军不备,被连克数城,大受打击,内部又发生了火并,已经无力再对抗唐军。
他们的希望放在了倭奴人身上。
公元660年,唐帝国平定百济,倭奴齐明女天皇就企图亲征,与唐军开战,但走到九州病逝。龙朔三年(663年),新倭奴天智天皇令倭将毛野稚子率三万精锐、近千艘战船直扑百济。唐政府闻知倭人发兵,也命熊津道行军总管孙仁师率七千人开赴熊津,与刘仁轨、刘仁愿部会师。
面对倭人的增援,唐军决定先行向百济军、倭军的大本营周留城发起进攻,兵分二路:刘仁愿、孙仁师率陆军从陆地向周留进发,而刘仁轨率大唐海军由海路进抵周留城。在白江口,中、倭两军相遇,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倭军约有万余人,战舰近千艘。而大唐刘仁轨的海军仅有七千人,战船二百艘。但是当时大唐帝国的造船技术远远先进于倭奴人,最大的舟船长达百尺(约三十米),宽约五十尺(十五米),而倭奴水军大都为竹木小船。
唐军先达到达白江口。后抵达的倭军率先发起攻击,被唐军击退,倭军再攻,仍然再次败退。抵挡住对手的两次冲锋之后,刘仁轨利用唐军战船高大的优势,将倭军的船只左右夹住,再用火箭攻击,一时江中烟火满天,倭军被打得落花流水。
在白江口,刘仁轨的海军大败倭军,焚毁倭军战船四百多艘,歼敌万余。
中日历史上的第一次遭遇战,以中国的大胜告终。
在陆地上,百济、倭奴的军队也抵挡不住大唐、新罗联军的进攻,水、陆二路大败,倭奴人被逼率残部逃回倭奴。从此战之后一直到明朝,倭奴人再不敢起染指朝鲜半岛的野心。
百济再次被唐帝国平定。
百济的平定,也使与唐帝国僵持多年的高句丽腹背受敌。白江口海战后四年,唐高宗派李绩、刘仁轨、庞同善、高侃、等将强势出击,终于逼迫高句丽王打开平壤城门,向唐军投降。
新罗终于在唐政府的扶植下,统一了朝鲜半岛。
而百江口海战,则作为中日战史上第一次交锋及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战永载史册。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刘仁轨:
平定百济后,刘仁轨继续镇守百济。他比较注重安抚民众,稳定了百济国的局势。麟德二年(665年),刘仁轨带着新罗、百济、倭奴、耽罗四国使者回长安,四国皆表示了对唐帝国的忠诚。唐高宗非常高兴,拜刘仁轨为大司宪。
公元668年,刘仁轨出任辽东道副大总管,参加了平定高句丽的最后一战,并与薛仁贵共同镇守平壤,不久告老还乡。
不久唐军在大非川惨败于吐蕃,西面战事紧迫。刘仁轨又再度复出,出任陇州刺史。
公元675年时,刘仁轨七十三岁高龄时,又一次远征百济故地,大破新罗兵。回朝后,被拜为尚书左仆射。
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病逝,享年八十五岁。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名将,刘仁轨是典型范例。
战争猜想: 中日战争史上的第一次碰撞,其实毫无悬念。白江口之战,从数量上看是唐军以弱胜强,但以当时中日海军的实力来讲,大唐海军的战斗力远胜倭奴人。以大唐海 军的战斗力,不禁令人猜想,从隋炀帝杨广到唐太宗李世民,对高句丽作战,都是以陆地辽东战场为主线,如果换个思路,改由水路为主,避开辽东该死的气候和险 要的山地,用得着付出八征高句丽这样巨大的代价吗?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白江口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49e3ae29cc264bdda00797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