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司会审制度出现的原因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8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代三司会审制度出现的原因的相关内容:[三司会审]制度创设于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出于为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数量的目的,因而下旨由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三司会审]中的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刑部是中央

  [三司会审]制度创设于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的皇帝 朱元璋 出于为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数量的目的,因而下旨由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三司会审]中的三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刑部是中央一级的审判机构,是六部中惟一具有司法权的机构;大理寺是明代中央负责审核刑部以及在京各机构审判案件的机构,大理寺卿是全国掌管刑狱的最高长官;都察院由御史台,主要负有监管、弹劾等权。

  [三司会审]是在 唐朝 的[三司推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洪武年间,三司最初是互相独立的,三法司拥有自己的司法审判机构和下属,此后三司逐渐联合办公,并最终成立了三司组织。凡遇到重大疑难案件,由三法司共同处理,平时办案中刑部负责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都察院主要负责监督。在[三司会审]制度中,三法司是严格遵照皇帝的旨意来审判案件的,皇帝握有最终裁判权。

  [三司会审]制度创立的原因主要由两方面,第一便是减少冤狱,古代处理案件时,冤狱的情形十分普遍,朱元璋十分体恤民情,因而要求审判时一定要详查案件,减少冤狱的发生。第二是加强皇权,朱元璋在位期间,严厉打压功臣、异己,从而强化专制皇权统治,明初的四大案便是一例。因而[三司会审]制度的创立,可以通过办案来让三法司互相制约,防止刑部独揽审判大权,使裁决权归于皇帝。

  在[三司会审]中,对一些重大的案件首先由大理寺提请会审或者皇帝直接下旨,会审之前由锦衣卫负责押送案犯,并进行调查取证,然后皇帝再下令由三司共同审判,审判意见出台后,由皇帝最终裁决。会审的地点一般是在午门外或者京畿道,当三司完成审判后,提请皇帝裁决会出现三种情形:第一是皇帝批准会审结果,下令执行;第二是皇帝会在会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改动,比如说加重或者减轻刑罚;第三种情形是皇帝不认同会审结果,从而会驳回给三司重审。

  可以说,明朝[三司会审]制度的设立 在一定程度上既减少了冤狱的发生,也加强了皇权,但是[三司会审]制度作为皇帝独裁统治的司法工具,难以真正做到公正独立,因而会审过程流于表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代三司会审制度出现的原因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1f6cf48b3081b8b0081de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