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本非形容人态度谦和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平易近人”本非形容人态度谦和的相关内容:“平易近人”本非形容人态度谦和现在形容人态度和蔼可亲,使人愿意接受时,人们经常用“平易近人”一词。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平易近人”这则成语原指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归附。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鲁周公世家》
“平易近人”本非形容人态度谦和
现在形容人态度和蔼可亲,使人愿意接受时,人们经常用“平易近人”一词。但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平易近人”这则成语原指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归附。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鲁周公世家》,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曾为周武王攻灭商朝、建立西周王朝立下了大功。周公被封在曲阜为鲁公,但他没有到那里去,而仍旧留在都城辅佐王室。他派长子伯禽去接受封地,当了鲁公。
伯禽到鲁地后,过了三年才向周公汇报在那里施政的情况。周公很不满意,向他说:“为什么这么迟才来汇报?”伯禽答道:“改变那里的习俗,革新那里的礼法,三年后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来晚了。”在这以前,曾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的姜尚被封在齐地。他只过了5个月,就向周公来报告在那里的施政情况了。当时,周公感到惊奇,便问他说:“你怎么这样快就报告情况呀?”姜尚回答说:“我简化了君臣之间的礼节,一切按照当地风俗去做,所以这样快。”
周公听了伯禽的汇报后,不由叹息道:“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意思是说,鲁国的后代将要当齐国的臣民了,政令不简约易行,百姓就不会对它亲近;政令平和易行,百姓就必定会归附。
从典故来看,在征服了某地之后,政策“平易”的目的就是“近民”,这是出于政治需要。马基雅弗利在《君主论》中对此有过精彩的评论:“对于被征服的地方,如果想要保留,那就采取两种手段——第一种就是把旧君的血统灭绝;第二种就是不改变法律,也不改变赋税。”马氏所指出的第一种手段过于残酷,而第二种手段则与东营信息港聊天室中国古代开国君主的政治策略一致。
但是,“平易近人”后来演变成为形容人的态度谦和,这和当初表达“平易的政治策略”的意思相差得就有些远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平易近人”本非形容人态度谦和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751f6082df1a096e08c8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