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都城第三层京城最大城墙最大都城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7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都城第三层京城最大城墙最大都城的相关内容:确切地说,南京城应该来说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城等四层组成。但习惯上人们所称的南京城,一般是指京城,即都城而言。时代为抗击陈友谅的入侵曾于至正二十年(1360)“筑龙湾虎口城”,但这仅仅是应急偶尔为

确切地说,南京城应该来说由宫城、皇城、京城、外廓城等四层组成。但习惯上人们所称的南京城,一般是指京城,即都城而言。时代为抗击陈友谅的入侵曾于至正二十年(1360)“筑龙湾虎口城”,但这仅仅是应急偶尔为之之举。真正南京城的营建开始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至洪武二十五年(1393)而成,中间有过中断,断断续续地持续了20多年。它将历史上南京的古城或遗址如石头城、六朝建业城和建康城、南唐江宁府城及西州城、东府城、丹阳郡城等全部包括在城内,并将南京城四周的所有制高点全收入了其中,形成了一座北至后湖(玄武湖)、南面聚宝山(雨花台)、东起紫金山、西到长江边的空间广宽、规模宏伟壮观的世界最大的古代砖城。

明代南京城墙——中国目前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明代南京城的城垣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明城墙,它是明朝南京京城范围的“标志”,呈不规则形,其周长号称有96里,而实测长度为67里,换算成今天的计量单位为33 500米。那么南京明城墙有多高呢?据有关部门实地测定,城墙高度的最高处为26米,准确地点是在琵琶湖一带,而一般高度在14~20米之间;至于城墙的宽即厚度,最宽的城墙有19.75米,在西干长巷一带;最窄的也有2.6米,在富贵山西侧,一般城墙宽也有14米左右。因为明城墙最主要的作用是防备外来进攻,于是作为守护方自然在南京城墙上设计了好多应对外来入侵的“机构”,其中建有“反攻城”的防守的雉堞(垛口)13 616个和屯兵窝棚就有200座。据有关部门统计,整个南京明城墙共有城砖3亿5千万块,这在中国城墙建筑史上是亘古未有的。因此我们说,明代南京城墙是我国目前现存的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

那么这么一座气势恢宏的明城墙是如何建造的呢?据说,整个南京明城垣都用巨大的花岗岩或石灰岩条石来砌成城墙的基座,在这个上面用一块块巨砖砌城墙内外两壁,然后在这内外壁之间倒入砾石、碎砖、黄土等物,接着将这些碎物夯实,倒入糯米浆等黏合物进行加固,砌到城墙的顶部时铺上平整的石板。如今在中央门附近的神策门、进入紫金山山区的琵琶湖等地段都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

南京城墙已经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它却巍然屹立,为何?每当听到各地频频爆出的“豆腐渣工程”消息时,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要问: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南京明城墙为什么在历经600年风雨却巍然屹立?

第一,南京明城墙选材讲究,质量可靠。明城砖都是用优质黏土或白瓷土烧制而成的,朱元璋底层出身,对于这等建筑活儿比历史上任何皇帝都“精”。明朝初年在明城墙建筑材料——城砖的烧造任务的下派上就相当有讲究,朱元璋主要动员了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152个州县的民众干这活儿,因为这是优质黏土和白瓷土地区。他没有“动用”北方的沙土地区,这是十分有见地的。

第二,南京城墙砖潜在的科学性。明城墙砖的砖长在40厘米~44厘米之间,宽20厘米~22厘米,厚10厘米~13厘米,重约在20斤~40斤之间。如果太大了,人们搬不动,太小了压不住城墙,而且抗压强度也会受影响,只有在上述标准范围内城砖最为合适。经过有关人员运用现代物理技术对这些当年烧制过关的明城砖进行检测,发现已经经历了600年风雨的明城砖的抗压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00千克~150千克之间,这可比当代砖的强度还要高得多。

第三,建造工序质量的讲究。南京明城墙在砌砖时,采取统一的工序——在砖与砖的间缝里灌上由糯米汁、石灰、桐油混拌而成的“夹浆”。这个“夹浆”一旦凝固了,其坚固程度可能胜过现在的普通水泥(据说现在水泥的寿命为80年)。

第四,推行与贯彻责任制,实行层层严格管理与质量监督。明廷制定一定规制下发到地方,由此烧制成城砖,然后运往京师南京。整个制造与运输都很有讲究,每块城墙砖上都一律打印上烧制者的姓名、地址及时间等,除此之外,还要打印上烧制者的监管领导、运输者的姓名及相关信息,如果发现城砖不合格那就要立即退回重烧;在筑成时采取了分段分层包干的形式,责任到人。如果发生倒塌,相关人员就要被治罪。明代文人笔记记载说:“太祖筑京城,用石灰秫粥锢其外,时出阅视。监掌者以丈尺分治,上任意指一处击视,皆纯白色,或稍杂泥壤,即筑筑者于垣中,斯金汤之固也。”

尽管这样令人悲愤的记载并不见于正史,但事实上在中国历代的工程与手工制作中,责任制是一直存在的,而且在中国古代法制中也有对违规者和玩忽职守者的责任追究,但像这等严密的责任制也只有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代才真正出现并落实于实际。也许是安徽人的悠久传统和相近的基因吧,600年后,又是安徽的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偷偷地搞起了土地承包责任制,由此又成为中国当代农村改革的模板。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种必然(一笑)?

从历史事实来看,朱元璋时代建造的明城墙还是经得起600年岁月的考验,就目前南京城而言,尚有三分之二的南京城垣仍然保存完好。那么还有三分之一的城墙到哪里去呢?不是被战火摧毁了就是给城建给搞没了。近年听说朱元璋老家凤阳明城墙也已经历尽600多年都没倒,而有关部门一修就倒了,如今的豆腐渣工程与朱元璋时代修建的明城墙之间反差,何其巨大!

明代南京京城十三城门和城楼如果你打开标有南京古城墙的现代南京市地图来看的话,就会发现南京古城与其他古城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它呈不规则形,整体上像一个中文字的“甲”左上方加了一点。老南京人解释说,这是按照朱元璋的脸型设计的,甚至有人最近在网上撰文摆出了几个推断理由。我们不去讨论文章的是与非,但我们说南京的城墙平面成形确实是不规则形,这是南京明城墙的第一个特征;南京明城墙设计与建造的第二个特征是,打破了中国古代城门设计讲究的距离对等、方位对称的规制,而是因地制宜根据实地需要设置城门,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建造明都的节俭实用为本的宗旨,于是出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甚至到了后来京城北迁后北京城的建设也不类于它的独特现象;第三,南京明城墙共计布置了13道城门,每道城门上都设计建造了巍峨的城楼,每道城门都有用铁皮包裹的大木门和千斤闸各一道,目前能见到此景的,据我了解,可能只有神策门了。这是讲的13道城门的普遍的设置,但若处于军事要冲的城门那可要增设数道瓮城,像中华门、三山门、通济门等地理位置很重要的都曾建造瓮城。这又一次体现朱元璋建造明都的宗旨——实用、恢宏与牢固。

如此不规则的城墙,绕了一圈,共开了13道城门,而且这13道城门规模都很宏大,国内没有一个城市可以与之媲美。那么当年这13道城门又都分布在南京城的哪里?朱元璋究竟是出于何种意图设置了这些城门?今天它们又都在哪里呢?

让我们还是先从南京城南面的三个城门说起。

南面有3道门:聚宝门、通济门、正阳门

先讲聚宝门。聚宝门相当于现在的中华门,位于今天中华路的最南端。据民间的传说,是由于城门下埋有江南首富沈万三传家之宝——聚宝盆,才得此名。

说到沈万三,有关他的故事与传说可以说是一摞摞。尽管历史已经过去了600年,但在今天的南京,沈万三依然是一个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传奇人物。据说他在元末明初时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首富,除了苏州等地外,在京城还拥有巨大家产,现在南京城南的马道街、油坊巷、堆草巷、白酒坊等地原来都是沈家的故宅后院,今天中华路(原来名为南门大街)上曾有的650多楹廊房也是沈万三家的,还有玄武湖(后湖)中的陆地与太平门等地是沈家的后花园。明人记载说:“国初,南都沈万三秀者,甚富,今会同馆是其故宅,后湖中地是其花园。”清人也记:“太平门外,沿湖有堤,名曰孤凄埂。志称:明初,沈万三故园在其处。”

关于江南富豪沈万三和聚宝门的民间传说实在太多,我做了一下归类,大致有以下几种:

◎传说之一:强借聚宝盆,活埋戴鼎成

据说当年聚宝门开始建造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建了好多次都不成,建了就塌。朱元璋知道以后,派了到聚宝门去看看。刘基看了以后,也感到无可奈何。有一次,他从聚宝门返回皇城的途中,听到有几个小孩在唱一首童谣,细听之下,是这么唱的:“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能盖成。”刘基默默地记下了这几句童谣,回到皇宫以后,就向朱元璋复述了一遍。再说朱元璋正为这聚宝门老建不成而发愁呢,听到刘基这般说法,犹如真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随即派人到处打听谁家有聚宝盆。一打听就打听到了,江南首富沈万三家就有这宝物,否则他怎么会成为江南首富呢?朱元璋马上叫手下人到沈家去借。

再说聚宝盆本是沈家的宝贝,沈万三听说有人来借,说什么也不肯啊!但是问题是现在来借的是当今的皇上,皇命不可违,否则的话就会落个“抗旨不遵”之罪,那可不是一般的罪名,要杀头的。尽管沈万三一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好乖乖地将这聚宝盆奉献了出去。

有了聚宝盆还不行,按照童谣里所唱的,朱元璋还得叫人去寻找一个叫戴鼎成的人。找啊找,终于在南京城南找到了一个叫戴鼎成的平民。朱元璋把他叫来,让手下人将他给绑起来,再给他头上戴上聚宝盆,然后一把将他推到聚宝门的城墙根地基里,随即在上面盖土。盖着盖着,人们发现,真是神了,过去老塌陷的地基,现在工程却一路顺风,最终那聚宝门也建成了。只是可怜那个叫戴鼎成的人莫名其妙地被朱元璋绑了给活埋了,这冤鬼一做就做了600年了。

◎传说之二:“白衣天子”都因嘴巴惹的祸?

从1366年开始朱元璋在进行南京城与明故宫兴建时,还派出了等几路人马在外作战,几头并进,财政经济一下子吃不消了。但从小就机灵的朱元璋主意多,财力不够可不难,马上找到了富甲一方的沈万三,向他提出了“经济”要求,相当于我们现在社会中政府找企业家来“赞助”。据说当时沈万三一口就答应了,自觉自愿承担了从水西门至正阳门(光华门)这一段筑城的工程及其费用,并与朱元璋讲好进行筑城比赛。朱元璋叫工部(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挑黄小山个人简历了城北的太平门直到鸡鸣寺附近原本由台城等古代城墙围起来的并有很多天然屏障“基础”这一块,也就是说修造起来花费得要小、代价要少;而沈万三负责修建的城南洪武门到水西门地带除了南唐留下来的一些城墙以外,可利用的现成资源很少,几乎都要从头建起。但既然讲定了,就不好反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双方约定同时开工,看谁先完工。令朱元璋意想不到的是,最终在双方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沈万三比工部提前了三天完成筑城!这让朱元璋心里十分佩服,并对他大加赞赏,呼为“白衣天子”,还把太平门外的一块地赐给他做后花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都城第三层京城最大城墙最大都城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8251e55536d872af08841d.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