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罗廖夫对苏联来说有什么意义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科罗廖夫对苏联来说有什么意义的相关内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苏联这两个世界霸主迅速的崛起了。不可否认的是,纳粹德国虽然已经将欧洲是搅得天翻地覆,然而他所遗留的科技资源却成为了美国与苏联的辉煌。尤其是美国,得到的更多。1945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与苏联这两个世界霸主迅速的崛起了。不可否认的是,纳粹德国虽然已经将欧洲是搅得天翻地覆,然而他所遗留的科技资源却成为了美国与苏联的辉煌。尤其是美国,得到的更多。
1945年,德国投降后,美国战略情报局率先展开了一项谋划已久的绝密行动,代号“回形针”,把一批纳粹德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技术资料和装备运往美国。
美国带走的部分德国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从1945年5月到1947年,大约有1800名德国技术人员及3700多名家属先后被安置在英、美占领区,美国从中筛选出1600名有用的人才带回了国内。到1953年,这些科学家和工程师里有500多人加入了美国籍。
德国的先进武器、设备及技术资料当然也是美国的目标。比如1945年5月下旬,美军不到10天就从巴伐利亚运走了一批V2火箭及相关设备,装满了300多节火车和13艘轮船。苏军于6月1日抵达的时候,只看到了空荡荡的工厂,连V2导弹的半成品都没剩下。
德国V2火箭
此外,美国还从德国获得了当时最先进的Me262等先进飞机、大批科研仪器和数百万份资料。
美国带走的纳粹科学家里,包括大名鼎鼎的V-2火箭主设计师冯·布劳恩和他的研究团队,以及同为火箭专家的瓦尔特·罗伯特·多恩伯格等人。这些科学家和资源让美国的导弹、航天航空技术突飞猛进,奠定了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基础。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登月计划用到的世界上最大的火箭土星5号就是冯·布劳恩团队研制的。
美军F35战机
需要说明的是,美国当年的行动之所以高度保密,是因为违反了战时条例。那些纳粹科学家都是战犯,被美国当局私下里“特赦”。
比起美国的快速行动,苏联虽然也运走了数以万吨的德国设备,但他们对德国技术人员的“引进”行动显得迟缓。1946年十月,苏联从德国匆忙带走了2000名技术人员。这种事同样是绕过政府,由苏联内务部出面办理。
但是,苏联得到的科学家及技术人员可以说是美国挑剩下的,尽管也对苏联的火箭等技术起到了一定作用,毕竟不是决定性的影响。
俄罗斯图波列夫轰炸机家族
我们知道,上世纪美苏冷战的背景下,两国争霸太空的技术角力持续了30多年,苏联在五、六十年代一度领先美国。比如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洲际导弹、第一艘宇宙飞船等都是苏联率先发射成功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更是广为人知。
苏联“抢”人才慢了美国一拍,还能创造如此佳绩,是因为他们从监狱里放出了一个囚犯。他的名字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在苏联是个家喻户晓的英雄,被视为苏联的实用航天之父,也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人类航天事业的先驱之一。
入狱时的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从小向往蓝天,长大后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和他的老师、大名鼎鼎的图波列夫共同研制飞机。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太空。
1933年,科罗廖夫参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宇航研究所,并担任副所长。可是后来斯大林发动的“大清洗”波及了很多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被人诬告,于1938年被捕入狱。在荒凉而寒冷的西伯利亚矿区劳动改造的时候,他差点死去。
1940年前后,苏联为了发展军事技术,释放了一批科学家。科罗廖夫在图波列夫的营救下也出狱了,和他的老师一样以囚犯的身份参加工作。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受到苏联当局的重视。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7月,科罗廖夫提前结束了刑期。
获得自由的科罗廖夫顾不上和家人团聚,全力投入了火箭研发。于是,苏联开启了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的太空时代。
科罗廖夫塑像
1947年,苏联成功试射了一枚洲际导弹的雏形P-1导弹;1957年,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在苏联发射成功;紧接着,苏联又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到了太空预定轨道;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完成了太空航行。
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震动着世界,但作为总设计师的科罗廖夫在当时的苏联却默默无闻。因为他的“前科”让苏联当局耻于宣传。苏联当局甚至不准科罗廖夫佩戴他早已获得的“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
直到1966年,科罗廖夫去世后,苏联民众才从真理报上读到了他的事迹。后来,纪念科罗廖夫的邮票、电影也开始出现。
如果没有这位“囚犯”科学家,就没有前苏联在太空领域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科罗廖夫设计的“联盟号”飞船还在俄罗斯服役。而且,美国不得不为他们的宇航员支付巨额费用搭乘联盟号飞船,往来于国际空间站。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科罗廖夫对苏联来说有什么意义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a33eb86a111d33fc0b4c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