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朝贡体系之兴衰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代朝贡体系之兴衰的相关内容:【关键词】;朝贡贸易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91-02“朝贡”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卷一百下:“汉兴柔远,与尔剖符……修奉朝贡,各以其职。”这种朝
【关键词】 ;朝贡贸易
中图分类号:K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191-02
“朝贡”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卷一百下:“汉兴柔远,与尔剖符……修奉朝贡,各以其职。”这种朝贡形态在商周时代就已存在。《诗经·商颂·殷武》有歌:“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①。”这种朝贡关系就是当时维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纽带。朝贡贸易中的“厚往薄来”,最晚在也已形成。明朝建立后,“厚往薄来”就成为朝贡贸易中的指导思想了。
中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以“礼”为其观念,以皇帝即天子的威望普照四方,并扩大其影响力(即教化)等方面构造而成②。周边国家的贡使向中国皇帝“朝贡”,中国皇帝对他们“回赐”,另外还有一些附带私物在中国交易,这种物品交易形式在历史上被称作“朝贡贸易” ③。
朝贡的概念源于贡纳,这与国内统治的原理从本质上看是相同的。而且,鉴于在国内统治的时候,中央和地方并存,制度上虽然是中央集权,实际运行却是以地方为主导等因素,在对外关系上,与其说是形成国内、国外两部分,以一部分统治另一部分,不如说是形成将国内统治的方式向外部逐步扩大的方式更为恰当。
作为朝贡的前提,是朝贡国以接受中国对当地国王的承认并加以册封,在国王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之机去中国朝见;是以举行围绕臣服于中央政权的各种活动,作为维系其与中国关系的基本方式④。
据《尚书·禹贡》记载:“夷……厥贡盐、葛、海物惟错。”这里所说的“夷”,在《后汉书·东夷传》中即指东夷。他们在夏禹时期即向中原王朝贡纳盐、细葛布和各种各样的海产品。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也会有所回赠。这大概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贡贸易”了。《诗经·商颂》中的《长发》篇记载:“相士烈烈,海外有截。”即说商王相士威风凛凛,海外各国也都臣服了。《国语·齐语》载:“越赏献雉,倭人贡畅。”可见当时越南和日本都来贡纳⑤。
明初,一登上皇位,就立即向周围各国遣使通好。《明实录》载:“洪武初,海外诸藩国与中国往来,使臣不绝。”朱元璋wqmttx还以“祖训”的形式,将朝鲜、日本、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爪哇、溢亨、白花、三佛齐、泥等列为“不征之国”⑥,并说:“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之战功,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这种政策显然有利于中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表面看来,明王朝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是一种宗藩关系,周边各国都要向明王朝“称藩纳贡”,受中国册封,并由中国皇帝赐予印玺、大统历等;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与周围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在政治上统治和补充统治的实质性内容。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统一大国,历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周围各国文明发展程度较低,受中国影响较深,国力也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所以便自称藩属。他们向中国“朝贡”,中国奉行“厚往薄来”的政策,赏赐之物比其所贡纳的要多得多。在这种所谓“朝贡贸易”中,周围各国受惠很大,所以来“贡”十分踊跃,致使明王朝不胜其浩繁,一再对来贡的时间、船只、人数严加控制,但各国却不愿遵守,经常提前来“贡”,人员和船只一再超过限制。明王朝为了维护宗王国的尊严,显示中国的富有和宽宏,不惜在经济上做些牺牲。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小农意识强烈,狭隘且无远略。明初的商品经济水平低下,加之倭寇问题,使朱元璋感到海上各种敌对势力给明王朝造成了极大威胁,后患难除,便采取“海禁”政策,“片板不许入海”,限制海上贸易。但同时,设市舶司,专管“朝贡贸易”,在官方管控下,外国通过朝贡形式与中国进行少量的物品交换⑦。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海禁”是朱元璋狭隘思想的具体反映。他不了解海外形势,自恃中国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外国货品;另一方面,他本人也很俭朴,不尚奢华,对海外的奇珍异宝也不感兴趣。因此,在“海禁”下,这种仅限于官方的“朝贡贸易”,作为一个渠道,既可以满足他“万邦来朝”的虚荣心,又可以获得必要的海外之物,,让他更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私人出海贸易。所以,“海禁”政策的实施,实际上是将“朝贡贸易”推向了顶峰。
朱元璋一开始就确定了“厚往薄来”的原则——“其朝贡无论疏数,厚往而薄来可也。”在朝贡贸易中,“厚往薄来”成为明廷的基本政策。外国贡使来中国朝贡,不仅在市舶司受到良好的接待,而且沿途驿站和地方官要负责为他们起运货物,并且设宴款待,同时还要进行免税交易。对外国贡使来说,“朝贡”是一桩大获益处的好事,故来贡者十分踊跃。
由以上不难看出,海禁条件下的朝贡贸易是一种官方贸易,自始至终都处于官方的严格控制之下,不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笼罩着浓厚的政治色彩;而外国只有通过朝贡,才能进行一些物品交易从中获利。
从本质上来说,朝贡贸易只是笼络其他国家的一种手段,主要源于政治目的,其自身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从贸易形态也可以看出,由“朝贡”和“赏赐”所代表的交换活动,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贸易性质,它不遵循等价交换的经济原则,只追求使用价值不考虑交换价值的行为也与经济学基本原理相违背。所以,这种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只是宣扬所谓朝贡礼仪的服从关系罢了。从这点上讲,也就预示了朝贡贸易体系必然会随着宗主国的兴衰而兴衰,最终走向消亡。
朝贡贸易是明廷推行海禁政策的一部分。明建国伊始,就厉行海禁,不许外国商船来华。但是宋元以来,中国的海外贸易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骤然禁绝,势必会有很大的阻力。外国需要中国的物品,而中国同样也需要外国的货物,因此绝对不进行任何交换是不可能的。为了更有效的施行海禁,就保留了这么一个由官方严格控制的物品交换渠道,即朝贡贸易。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代朝贡体系之兴衰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ab2e49d859ee66ad01aed1.html
分享到:
上一篇:
从王粲的诗看其为何被称为“七子之冠冕”下一篇: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可能去过的八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