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版的“隆中对”:生死血战陈友谅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4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代版的“隆中对”:生死血战陈友谅的相关内容:这个版的“隆中对”与以前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能是淮西过来的“饿死鬼”的本能所决定,朱元璋与他的将士们过去更多看重的是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和元军控制的浙东富庶地区,也可能是“老太太吃柿子”心理的作用

这个版的“隆中对”与以前的战略思想有着很大的不同。可能是淮西过来的“饿死鬼”的本能所决定,朱元璋与他的将士们过去更多看重的是张士诚占据的浙西和元军控制的浙东富庶地区,也可能是“老太太吃柿子”心理的作用,他们专挑软的捏,多少让人有一种不上路子的感觉,弄得人家堂堂也是一方豪杰的张士诚灰头土脸的。自从有了这个西部邻居后,张士诚觉得只有挨打的份,想还一下手,结果被打得更惨了,难怪后来他那般颓废。而的统一策略并不是同情张士诚,只是将战略进攻的次序作了更加吻合实际和更加合理的调整,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刘基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从此以后,在朱元璋的统一战争过程中来了个战略性的大转变。

朱元璋统一策略开始调整:“先西后东”或言“先陈后张”如果说从1356年到1359年朱元璋以应天城为中心的江南红巾军政权打击的主要对象是在江南地区的军事势力的话,那么从1360年起到1367年大明帝国建立前夕这六年多的时间里朱元璋主要进攻的对象已作改变,矛头转向了同为反元大起义“阵营”中的起义力量。因为经过多年的战争,元朝在江南地区的军事力量已基本上被消灭,长江下游地区实现了局部性的统一。大约自1360年起,在刘基等知识分子的影响下,朱元璋的统一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即实行战略性大调整,采取了先西后东的策略,将原先作为经常性攻击对象的张士诚暂时放一放,集中精力对付西线的陈友谅,最终花了大致4年的时间,消灭了南方各起义军中拓地最广、实力最强的一支青楼72房武装力量,实现了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的统一。

那么,陈友谅是何许人?他怎么会跑到朱元璋政权势力范围的西边的?

要想解答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回顾一下西线红巾军起义、发展和壮大。

西线红巾军发展:外地和尚、布贩子和“刀枪不入”的“烧香军”前面讲过,西线红巾军起义或言南方红巾军的最早发动者是一个叫彭莹玉的江西人,他是个和尚,因为痛恨元朝的黑暗统治,偷偷地加入了白莲教组织,并很快成为当地组织的骨干和领导。元顺帝登基没几年,他就在江西的袁州发动起义,但遭到了政府的残酷镇压。理性而言,袁州起义还没到火候,这是一个硬摘的果子,所以彭莹玉没来得及也没办法吃上,就被迫亡命天涯。他来到了湖北麻城等地,那时这一带连年发生灾害,正是组织和发动起义的好时候,他专门给底层穷苦人宣传白莲教,什么“明王出世”,“弥勒下凡”,一个光明的世界即将到来,等等,如此教旨对于底层人民特别有号召力。麻城打铁匠邹普胜和湖北罗田布贩子徐寿辉成为了彭莹玉最先发展的“对象”,他们经常在一起秘密组织白莲教徒进行反元宣传,暗地里集结力量,寻找机会发动起义。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代版的“隆中对”:生死血战陈友谅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af1b48c541b1a0aa06bb8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