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教育方面,石介有哪些贡献?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21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在学术、教育方面,石介有哪些贡献?的相关内容: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兖州奉符县人,北宋学者、思想家、理学先驱,“泰山学派”创始人,号称徂徕先生,与孙复、胡瑗并称“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儿子。下面途说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天圣八年进士,出任郓州观察推官,历任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御史台主簿,出曾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濮州通判。庆历五年,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石介一生善于教育,“从之者甚众,太学之盛,自先生始。强调“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主张“息民之困”。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经》、《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主要贡献

  学术

  宋初百年儒学复兴的历程是从重建道统谱系开始的,石介于儒道久丧之后力挽狂澜,将北宋儒学的承袭脉络直追系到韩愈、孟子,其开拓创新的胆识和功绩尤值得后世肯定。石介以道统谱系的方式开始了“拯五代之横流,扶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孔周”的自觉努力,为北宋儒学的复兴导夫先路。

  石介是北宋庆历之际为儒家争“正统”、排斥佛、道二教和抨击四六时文的思想家。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后来理学的形成起了筚路蓝缕之功。所以宋代的理学家对石介的评价一向很高,如“二程”就十分尊崇石介(《朱子语类》)“不敢忘此数公,依旧尊他。”朱熹更称赞石介“发明一平政底道理”,是超过韩愈仅次于“关、洛诸公”的“第一等人”。是一个“刚介”的有“不动心”的人等等。

  教育

  石介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从事教育活动,开办书院,主持地方学官,终其一生不遗余力。

  景祐元年(1034),石介调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举应天府书院。

  景祐二年(1035)石介在东岳庙(今泰安岱庙)东南隅的柏林地兴建学馆,孙复名其为“信道堂”。其旧址今在泰安城内岱庙汉柏院的南部。后来由于岱庙扩建,信道堂址并入岱庙院内,于是又到泰山中麓凌汉峰下重整院落,修葺房舍,构筑厅室,聚徒讲学,这就是“泰山书院”,又称“泰山上书院”。

  康定元年(1040年),石介在徂徕山居丧期间,于徂徕山长春岭创建“徂徕书院”以《易》教授诸生。

  庆历二年(1042)以后,石介、孙复相继入国子监直讲,太学兴盛,弟子们也相继出山为官,泰山书院主持乏人,渐趋衰落。明朝弘治年间,曾在其旧址重建书院,嘉靖间,为祭祀孙复、石介二人建有二贤祠,隆庆间,增祀胡瑷,称三贤祠。1995年泰安市政府把泰山书院修葺一新,重现古老风貌,与大兴书院讲坛有积极的意义。

  泰山书院侍立石泰山书院、徂徕书院的学风开宋明理学之先声。尊师重道,不计较职务高下。当时孙复是一个累举四次不第的秀才,落魄不得志。而当时石介却早已进士及第,并且历任郓州、南京推官。二人功名及职务、地位诸方面都有高下之分。石介却不以为高,却推尊孙复的学问和道德,拜孙复为师。

  石介基于“明道致用”这一根本思想,释儒弘儒为己任。其思想虽不够系统圆熟,但于传统经学营垒中启“好议论”之风,实开有宋理学风气之先。他对后世理学发展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其思想学说“一出于孔氏”,抬升了儒学的地位.二是提出了一些供后世理学家继续探讨乃至借鉴的命题和思想萌芽。

  泰山书院在讲论儒家经典时已抛弃了汉唐儒者所孜孜的章句训诂之学,而以阐发大义为主,并对经典传注的不合理成分展开了批判和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石介,北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d3fa496437279d0a045a9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