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崖」为什么“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儒释道”三教分别有什么特色?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县崖」为什么“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儒释道”三教分别有什么特色?的相关内容:今天历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儒教、佛教、道教,简称“儒释道”,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为最高信仰,是中
今天历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儒教、佛教、道教,简称“儒释道”,是中国三大传统宗教。儒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孔子,以“仁”为最高信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晚期的老子,以“道”为最高信仰,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核心思想,也是中国本土宗教。
佛教的创始人是印度的释迦摩尼,故又称“释教”。两汉之际,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佛教吸收了儒家的心性、中庸,以及道家的自然无为,到了隋唐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宗派——中国佛教!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包容万千,取长补短,到了元明清时期,甚至是将“三教”合流为“三教合一”,即:在道德标准取向上走向融合的一种趋势!因此,人们总结说“道根儒茎佛叶花,三教本来是一家”。我们再去看那些大学文家、大思想家,也大多是“儒释道”三家集大成者,比如说,王阳明、南怀瑾等等。
儒教、佛教、道教都有值得学习的思想精华,我们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又该如何选择“儒释道”三家思想呢?其实,我们最好是: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这才更加符合大自然的规律。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1、青年学儒家,积极作为,奋发进取;
几千年来,读书人都是学习儒家思想,熟读“四书五经”,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金榜题名时。正所谓是“学而优则仕”,年轻人将个人的荣辱融入到社会和国家发展当中去,最终实现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积极人生目标。
年轻人就应该充满活力、希望、斗志,积极作为,勤奋刻苦,努力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正如某位伟人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写的《少年中国说》更是振奋人心:“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已经提高到44岁。所以说,人生在44岁以前,我们都要充满干劲,奋发进取,以饱满的激情去努力作为,充实人生,多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负韶华!
如何检测自己是否达到这种状态呢?对照一直国学大师王国维“人生三境界”的前两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立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忘我奋斗)。
2、中年学道家,学会看淡,乐观出世;
孔子在《论语》中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即30岁以后,有了自己的价值观;40岁以后,有了自己的判断力,而不再感觉困惑。其实,人到中年后,困惑是最多的,因为青年时期欲望太多,到了中年后,就会反问这么做到底有意义吗?
正如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四十不惑,30岁是减法,40岁是困惑,不是不惑!我觉得现今这个时代40岁恐怕困惑是最多的。人一般到三十六七岁就开始困惑,我干这一切有价值吗?有意义吗?我到底要干什么?30岁的时候,你发现有很多幸福目标都是跟物质挂钩的,但是四十不惑很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新的年龄分段,45岁到64岁,这个阶段属于中年时期。白岩松正好属于中年人行列,所以他最近几年经常在演讲中谈到《道德经》,这也说明他在积极悟道,学会看淡人生,乐观出世。
但是我们不能像古人那么潇洒出世,毕竟还要养家糊口,照顾妻儿老小。所以,我们只能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来回转换角色,游刃有余,以谋求心灵上的解脱和豁达!
咸丰7年,46岁的曾国藩在家守孝,被咸丰皇帝冷落在一边。曾国藩心情很郁闷,还经常对家人发脾气,但他很快反省自己,回想过去的做人做事方法是否恰当。终于,他借助道家思想开悟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书信中反思自己时说道:“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这句话说明曾国藩知道自己错了,以前的为人处世过于刚强,人至察则无徒,以后要刚柔并济,以柔克刚。
他还请左宗棠为自己写了一副自勉对联——“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时刻提醒自己要以道家和儒家思想来指导自己做人做事。果不其然,曾国藩在咸丰8年重新出山后,一改之前的处事方式,变得更加圆通做人,人缘也好,事业也通达。
所以说,如果我们人到中年,遇到了人生困惑,不妨多学习道家思想,借助古人的大智慧,将问题看透彻,这样就会心胸开阔,豁然开朗,问题也迎刃而解。
其次,学习道家思想,可以让我们学会看淡:一则是看淡名利,拔高境界和格局,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欲则刚,淡泊以明志等等;二则是要饮食清淡,保养好身体,正所谓是“真味只是淡”。人到中年,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3、老年学佛家,学会看空,乐善好施;
当今社会,有些人年龄很小,就变得“佛系”,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也是不符合常理的。年轻人就该有责任与担当,不能过于贪图安逸,用学佛来逃避现实。因此,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强调说:“不建议年轻人学佛!”
学佛需要悟性,而悟性又是来源于生活经历,年纪轻轻就看破红尘,其实是井底之蛙的表现,更是自以为是、想当然。世界那么大,你都没有去看过,怎么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呢?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年轻人若是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以及体验人生的各种心酸和不容易,又怎么能悟得明白和透彻呢?
就如庄子所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经历和阅历,也是缺乏认知的,那么学佛也是虚有其表,徒劳无益的!
白岩松也在某节目中劝“佛系青年”,他说:“人们总是教导我们要拿得起放得下,但如果把所有东西都放下的话,就会没有进步的动力和欲望了。很多佛系青年之所以佛系,就是因为他放下了,无所谓了,是这样吗?佛系青年应该是另一种解读——打造你内心的佛。但是,它被很多人解读成了:20多岁开始,只有眼前的枸杞,还有藏红花。你别将来还抱怨,那可不是佛系青年,因为我很少听到佛抱怨。每个人当然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但最后还是要为你的选择买单。”
所以说,年轻人并不适合学佛,请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否则,当父母需要你时,除了泪水,你一无所有;当孩子需要你时,除了惭愧,你一无所有;当自己回首过去,除了蹉跎,你还是一无所有!
年轻人不适合学佛,但是老年人特别适合学佛,因为它可以让人学会看空,变得身心愉悦,乐善好施,继而延年益寿。正如孔子所说“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最主要是要戒除贪得无厌。
老年人学佛,学会养心,学会放下尘世间的各种纠纷和利益,好也罢,坏也罢,都是随遇而安,想开一点,看空一点,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拿曾国藩来举例,他晚年也开始学佛,变得求缺惜福,追求“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最佳人生境界,还将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不求圆满,希望求到一点缺陷。因此他晚年的福气还是不错的,不贪名利,得以善终。
南怀瑾大师也告诉大家: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所以说,晚年学佛,有助于老年人培养好心态,静心、养心,学会看空,乐善好施。而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好福气和福报!
结语:
青年学儒家,积极作为,开创事业根基;中年学道家,学会看透看淡,守住好福气;老年学佛家,学会看空,活出一个好心态,延年益寿。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县崖」为什么“青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儒释道”三教分别有什么特色?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d5543cd42901e93407b5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