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的相关内容: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由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直至明思宗朱由检共16位明朝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乐)、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统/天顺)、明代宗(景泰)、明宪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庆)、明神宗(万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启)、明思宗(崇祯),明代的皇帝个个性格鲜明,明代各朝也因皇帝的鲜明个性而有不同的气象。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毅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亡,随后,满清入主中原,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杀,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明郑结束。
1、明太祖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是他的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这就是朱元璋的缺点。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2、明兴宗朱标
朱标(1355年—1392年),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嫡长子,明惠宗朱允之父,元至正十五年 (1355) 生于太平陈迪家,朱元璋称吴王时,立朱标为王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
洪武元年 (1368) 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了他为接班人,不另设东宫府僚,令朝中重臣兼领,修建大本堂,内藏古今各种书籍,征四方名儒教太子,选才俊之士充任伴读,太祖时常与朱标一起饮宴赋诗,商榷古今,评论文章,十年,下令朝中一切政事先启请太子处分,然后奏闻,以锻炼他处理政务的能力。
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秦王朱、周王朱及晋王朱等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颇高,二十四年八月,朱标巡抚陕西,回朝后献上陕西地图,患病不起,次年五月死,八月附葬孝陵东(史称明东陵),谥懿文,元妃常氏,为开平王常遇春女,继妃吕氏,有子五人:雄英、允、允、允、允熙。
朱标之子朱允即位(即明惠宗,史称“建文帝”),建文元年追尊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皇太子。
弘光元年七月,明安宗朱由崧追复尊庙号兴宗,谥号和天敬道宪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
3、明惠宗朱允
朱允(1377年12月5日—?),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年号“建文”,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期间在位,在靖难之变后下落不明。
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4、明成祖朱棣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 、永乐皇帝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派工部侍郎张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制度,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交趾),在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在西南贵州等地区建立行省行政区划,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明史·成祖本纪》曰“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5、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
朱高炽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他赦免了建文帝的许多旧臣,平反了许多冤狱,废除了许多苛政,停止了朱棣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复兴,读书人的待遇比洪武、永乐两朝要好。
朱高炽天禀纯明,从善改过,恭检爱民,因此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洪熙元年(1425)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之后就去世了,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其陵墓称献陵,建造得庄严简朴,象征着他的统治作风。
朱高炽有10子7女;其中9子4女成年,长子朱瞻基为他与张后所生。
6、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庙号宣宗,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在位期间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一时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7、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14年(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俘虏,其弟王朱祁钰登基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改元景泰,瓦剌无奈之下,释放英宗,随即,景泰帝将他软禁于南宫,一锁就是七年。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称帝,改元天顺。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裕陵。
朱祁镇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
8、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景皇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宣宗朱瞻基第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1457年在位)。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王朱祁钰为皇帝,次年改元景泰,因此又称景泰帝。
景泰八年正月,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二月,废景泰帝为王,软禁于西苑,王薨,享年三十,谥曰戾,葬于北京金山口明朝藩王墓地,他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宪宗追认其皇帝之位,谥曰恭仁康定景皇帝,史称明景帝。
南明时期,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
朱祁钰知人善任,在外依靠于谦,在内信任兴安,不近声色,使得大明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可谓是英明之主,但是在天性之间未能尽善尽美,因而使奸臣趁机作乱。
9、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初名朱见浚、朱见,汉族,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14购物兔官网64至1487年在位。
朱见深本为太子,土木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即帝位,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见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时代风气清明,朝廷多名贤俊彦,朱见深能够宽免赋税、减省刑罚,使社会经济渐渐复苏,但是在位期间任用奸邪,不能说没有缺陷。
成化二十三年( 1487年)九月九日病逝,终年41岁,庙号宪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茂陵。
10、明孝宗朱樘
明孝宗朱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2] ),汉族,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佑樘病逝于乾清宫,年仅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谥号“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樘在位期间,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11、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祖籍安徽凤阳,是明孝宗朱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弘治五年(1505年)即位后沉溺于女色,宠“八虎”,修豹房,曾因****乾清宫失火,置国政于不顾,应州之役中“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正统年间国力衰微,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崩驾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12、明睿宗朱
朱【yuán,1476年7月22日(成化十二年七月初二日)-1519年7月13日(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明宪宗第四子、明世宗之父、明孝宗异母弟,母亲是邵宸妃,妻为蒋氏,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
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1487年7月30日)受封兴王,弘治七年九月十八日(1494年10月16日),到封地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就藩,正德十四年六月十七日(1519年7月13日)逝世,明武宗朱厚照赐谥“献”,正德十五年四月初三日(1520年4月19日)葬于松林山之原。
13、明世宗朱厚
明世宗朱厚(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宪宗庶孙,明孝宗之侄,明武宗堂弟,兴献王朱次子,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皇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继承皇位,嘉靖元年(1522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在位时间之长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年号嘉靖,与杨廷和等朝臣在议父兴献王尊号的问题上发生争论,史称“大礼议”之争。
明世宗在位早期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但是他中后期崇信道教,痴迷于炼丹,致使后来发生“壬寅宫变”,明朝国势日益衰微。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驾崩,终年60岁,庙号世宗,谥号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之永陵。
14、明穆宗朱载
明穆宗朱载[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嘉靖帝第三子,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是明世宗与杜康妃之子,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
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不理朝政。
朱载在位6年,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十三陵昭陵,后传于位朱翊钧。
明穆宗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明主。
15、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朱翊钧崩,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
16、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长子,母亲孝靖皇后王氏。
朱常洛身世和明神宗一样,都是父皇偶然临幸宫女而生,因此朱常洛从小得不到父爱,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罢除了万历朝的矿税,拨乱反正,重振纲纪,但每日回宫后却沉于酒色,纵欲淫乐,身体赢弱。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二十六日病逝,终年38岁,史称“一月天子”,庙号光宗,谥号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葬在明十三陵的庆陵。
17、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兄。
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位才人,万历三十三(1605年)年,王才人产下皇长孙朱由校,到了四十七年(1619年),王氏就死了,念及皇孙幼小,万历皇帝让皇太子的选侍李氏抚育朱由校,时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时称东李、西李,照顾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万历四十八(1620年)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八月,皇太子即位,便是明光宗,西李得宠,光宗意图封她为皇贵妃,西李不满足,唆使皇帝立自己为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都没议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都举办完毕之后,再行立后不迟,结果到了九月,光宗驾崩。
西李当时居住在乾清宫,大臣怀疑她想要借机垂帘听政,于是刘一、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要求她移居别宫,因此爆发移宫案,一场权力争夺展开,太监王安迎皇长子朱由校即位,西李派李进忠阻拦,数次让人叫朱由校回来,不准他去文华殿,最终朱由校还是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
朱由校好木工,即位之后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18、崇祯帝朱由检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朱由检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朱由检死后庙号怀宗,后改毅宗、思宗,清朝上谥号守道敬俭宽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于十三陵思陵。
19、朱慈
朱慈(1629年-1644年),明思宗朱由检长子、母庄烈愍皇后周氏,崇祯二年二月出生,崇祯三年二月封为皇太子。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李邦华、史可法及姜曰广希望朱慈到南京监国,不久因北京外城被攻破而无结果,后本拟送朱慈到朱纯臣家暂避,但北京内城被攻破,李自成先已找到他,李自成指朱慈无罪,而朱慈请求李自成“不可惊我祖宗陵寝”、“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杀戮我百姓”,并指现在投降的官员是不忠不义,应尽杀之,后封其为宋王。
李自成败退后,吴三桂奉他还京,建年号义兴,不到一个月,清军入京,吴三桂希望立朱慈为明帝,但被多尔衮拒绝,吴三桂愤而挟持朱慈到山西,朱慈死在陕西宁家湾,南明年间追封为献愍太子,鲁王监国元年谥为悼皇帝。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明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e2882075e6a4d60a013b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