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为正义而流的血叫“碧血”?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为什么称为正义而流的血叫“碧血”?的相关内容:为什么称为正义而流的血叫“碧血”?元朝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曰:“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及明朝边贡〈谒文山祠〉诗︰“黄冠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这两首诗中出现的“碧血”,都是指为
为什么称为正义而流的血叫“碧血”?
元朝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曰:“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及明朝边贡〈谒文山祠〉诗︰“黄冠日月胡云断,碧血山河龙驭遥。”这两首诗中出现的“碧血”,都是指为正义而流的血。
那么,为什么称为正义而流的血叫“碧血”呢?
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所作〈师说〉上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文中提到孔子在入周学礼期间,曾专程“问乐于苌弘”,苌弘向他讲解音乐、天文知识,并共同探讨乐曲。
孔子有三位最著名的老师,苌弘便是其中之一,而“碧血”的典源就是源自于他。据《庄子。外物》中载︰“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大意是说,君主没有不希望他的臣子尽忠的,但尽忠未必能取信。所以伍子胥的尸体漂流在江上,苌弘屈死在蜀地,他的血保藏三年而化为碧玉。
另在《左传》、《史记》等书,也都有关于苌弘生平的记载。据载,苌弘是东周时蜀人,他天资聪敏、博学多闻、通晓天文、历律、擅长音乐,人称智多星。苌弘一心想匡正周室,复兴周王朝,先后辅佐了周灵王、景王、敬王三个国君,是个杰出政治家。
东周景王时,苌弘担任上大夫,景王逝世后,王室内乱,苌弘与卿士刘文公联手,并获晋国相助而平乱,后辅佐太子即位,史称周敬王。晋定公时,晋国的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卿内讧,爆发了“六卿之乱”,范氏与中行氏被其他四氏剿灭。
范氏原是晋国执政正卿,与周王室卿士刘文公是世代姻亲。因此,晋国发生内乱时,周王室明显是护着范氏、中行氏。后来,智、赵、魏、韩四氏消灭了范氏、中行氏,又想追究周王室中支持范氏与中行氏的人。
由于刘文公地位高,他们明白动不了,于是指名要周王惩处苌弘。但是,周敬王认为苌弘是周王室的辅佐功臣,一向忠心耿耿,不愿惩治他。于是,晋国正卿赵鞅就想出诡计,离间周敬王与苌弘的君臣关系。
赵鞅派遣大夫叔向出使周王室,叔向故意频频与苌弘接触,有时拜访苌弘,密谈至深夜方才告辞离去,目地是要引起周敬王与刘文公的怀疑。后来,叔向临走前去觐见周敬王,并向周敬王表示,晋国已查明范氏、中行氏之乱与苌弘无关,请周敬王不必再追究苌弘了。话说完,叔向匆匆拜别,却故意把袖中一封伪造的书信遗落在殿阶上。
殿前侍卫将信捡起送交周敬王,敬王打开一看,发现是苌弘写给叔向的密信。信中苌弘要叔向转告晋君,请晋君尽速发兵攻打周王朝,苌弘会逼迫周敬王废黜刘文公,并愿意做晋国的内应…等等。
周敬王将信转给刘文公,刘文公看了非常生气,当下不由分说,亦不辨真伪,立即要周敬王逮捕苌弘治罪,并诛其九族。周敬王念其辅佐有功,不忍杀害,将其逐回千里之外的蛮荒蜀地。
蒙受冤屈的苌弘,真是百口莫辩,自己对疯狂猜成语生日反斗周室一片忠心,却因一封假信,让自己沦落悲惨的下场。他回到蜀地后,郁郁寡欢,悲愤交加,不久就剖肠自杀而亡。当地蜀人感念苌弘的忠诚,就把他的血用玉匣盛装珍藏,埋葬立碑纪念。三年后,掘土迁葬,打开玉匣发现他的血已化成晶莹剔透的碧玉。
因此,后人就把“碧血”用来比喻为正义而流的血;另“苌弘化碧”则用来比喻精诚忠正,如元朝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曰:“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为什么称为正义而流的血叫“碧血”?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3c2a9d425a3700ae03ba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