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 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39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 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的相关内容: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大明朝,提到袁崇焕,很多人持赞赏的态度,认为他赤胆忠心、誓死捍卫大明江山,但是

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 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大明朝,提到袁崇焕,很多人持赞赏的态度,认为他赤胆忠心、誓死捍卫大明江山,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擅自杀害毛文龙,导致大清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兴兵大明,最后导致大明的灭亡。

赞者,对袁崇焕赞的一塌糊涂,而贬谪,则认为袁崇焕是卖国贼,最后被崇祯杀掉,也是罪有应得。

这是一个负责的人物,但是在中国历史上,袁崇焕是一个悲情人物,就连死的时候,市民们还生啖其肉,可见恨到了什么地步。

在公众的眼中,袁崇焕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形象,敢于和恶势力做斗争,然而很多史料记载,他竟然多次巴结魏忠贤,还曾为其建立生祠,带着一些人重臣到生祠前参拜。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

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金军攻陷,于是朝廷商议,应该派人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得知后,随即一个人往关外查阅地形。回朝之后,袁崇焕上言称:“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朝中大臣也夸赞袁崇焕的才能,于是又破格拔袁崇焕为兵备佥事,督关外军,拨给帑金二十万,并让其招兵买马。

当时,关外地都被哈剌慎诸部所据,所以袁崇焕到任后,驻守于关内。没多久,哈剌慎诸部归顺,经略王在晋令袁崇焕移军驻扎中前所,督参将周守廉、游击将军左辅的军队,管理前屯卫所的事务。之后王在晋又命袁崇焕前往前屯安置辽东的失业人群,袁崇焕当即于夜间出发,冒着被虎豹袭击的危险穿梭于荆棘之间,四更天入城后,将士们都夸赞袁崇焕有胆量。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袁崇焕投靠魏忠贤,可以从天启六年说起,也就是1626年,此时的袁崇焕已经经营辽东4年。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天启七年四月七日,袁崇焕请立生祠。

当时的魏忠贤权倾朝野,很多人都巴结魏忠贤,纷纷建立生祠。什么是生祠呢?就是人活着的时候,给他建立一座祠堂,然后天天跪拜。

袁崇焕申请建生祠的文章,写的也是非常有文采。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辽事,誓□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解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为勇,以有今日。浞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

应该说,袁崇焕在申请立生祠的人之中算是比较早提出的,而且他之前的奏折也都显示他与魏忠贤关系融洽。魏忠贤并不是对所有立祠的申请都批准,既有不建祠的督抚在,也有请求建祠而不批准的人在。说明袁崇焕立生祠并非是被迫,而魏忠贤也很给面子的答应了他的建祠请求,在全部生祠的四十座让他占到其中之一。

当时的满洲已经定都沈阳,为啥迟迟没有出关打击大明王朝,主要考虑到身后有一只队伍,瞄着自己,这只队伍就是在皮岛上的毛文龙。

当时的大明王朝从战略角度上进行了布置,在沈阳的后方,也就是现丹东附近、濒临朝鲜的地方吞兵,牵扯满洲。一旦满洲南进,这只队伍就会冲出去,干掉满洲的大本营沈阳。

皮岛又叫东江,在登、莱沿岸的大海中,全长八十里,不生长草木,远离海岸,靠近北岸,北岸与后金界只相隔八十里的海面,他的东北海就属于朝鲜了。

最开始,毛文龙为总兵官,逐渐加升到左都督,挂起将军印,赐尚方宝剑,像内地一样在皮岛上设立军镇。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以东江毛文龙虽然能牵制后金军,但毛文龙耗费的钱粮实在太大,袁崇焕上书请求让朝廷派人来管理毛文龙部的军饷,毛文龙不喜欢有文官监制着自己,于是上书争辩。而后毛文龙前来拜谒袁崇焕,袁崇焕以上宾之礼接待毛文龙,毛文龙也不谦让,袁崇焕于是决定杀掉毛文龙。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名将袁崇焕也曾攀附阉党还给魏忠贤建了生祠?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3d8055792cde4c5a0700f7.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