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笑到最后得始终是司马懿 他用18个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三国演义》笑到最后得始终是司马懿 他用18个的相关内容:《三国演义》笑到最后得始终是司马懿他用18个字揭穿了诸葛亮弱点三国正史上,司马懿对诸葛亮最的评价有两个:句,司马懿说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第二句,司马懿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
核心提示:《三国演义》笑到最后得始终是司马懿 他用18个字揭穿了诸葛亮弱点 三国正史上,司马懿对诸葛亮最的评价有两个:句,司马懿说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第二句,司马懿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意思是说优柔寡断,不懂得变
《三国演义》笑到最后得始终是司马懿 他用18个字揭穿了诸葛亮弱点
三国正史上,司马懿对诸葛亮最的评价有两个:句,司马懿说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
第二句,司马懿说诸葛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意思是说优柔寡断,不懂得变通!
实际上第二句话才是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全面评价。不管《三国演义》再如何吹嘘诸葛亮的才华,始终笑到最后得是司马懿!
诸葛亮无疑是杰出的战略家,注意是战略家(就是子房一级的人物,三国里还有郭嘉、贾诩等人),但并非杰出的战术家,领军打仗是差点(不要和我争平南蛮、北伐的功绩)。在日常工作中他是一个以后勤、政务为主的杰出政治家(这一点很重要,这需要高明的政治手腕)。
1、作战指挥能力不强,导致其战略可行性打折。三分天下无疑是伟大的战略构想,这个必须肯定。但自己的战略构想并不能由他自己来完成,关键指挥能力不强。而且前半段执行的相当不错(我可没说执行人是诸葛亮),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荆州在这一战略构想中非常重要,重要到诸葛亮的北伐能否实现。
如果蜀国有荆州这么一个基地,恐怕北伐就是另外一个局面了。但可惜,自身能力的局限不能让他自己亲自来执行这宏伟的隆中策,刘备、关羽不能很好的理解(毕竟仗是要他们打的,战争决策权在他们手里),加上鲁肃的孙刘联盟战略决策不能完全被孙权、吕蒙领悟接收和坚决执行一样。荆州就这样丢了,天下一统的战略构思也就成为纸上谈兵了。
2、不能知人善用,缺乏培养人才和举荐人才能力。孔明知人善用的能力远远不及其主刘备,接班人姜维不错,但是个降将。魏延,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先主提拔的;李严托孤重臣,(先主知人善用,他所用的人基本错不了)都是其打击对象。(魏延是最冤枉的,要反我早反了,先主驾崩我就反了,还受你这窝囊气;要是真反,早去长安城了,还在这耗着。)
诸葛亮的评价不能用简单的成王败寇来衡量,他所建立的是精神层面的功绩,是一个道德标准的化身,是一个忠字的完满体现。所以说,推崇也好,恢复历史原貌也罢,说到诸葛亮,人们(至少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首先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后才是那些近神、近妖的丰功伟绩。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三国演义》笑到最后得始终是司马懿他用18个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5687e93f9870760d0a34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