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饮茶与酒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42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14、饮茶与酒的相关内容:饮茶早在秦汉时期即已开始,魏晋时期多行于江南地区。那时,茶通常称作“荼”、“茗”或“苦菜”,到了唐中叶之后,才普遍改用“茶”字。饮茶之风在玄宗后普及全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均有饮茶的习惯,而且人们

饮茶早在秦汉时期即已开始,魏晋时期多行于江南地区。那时,茶通常称作“荼”、“茗”或“苦菜”,到了唐中叶之后,才普遍改用“茶”字。饮茶之风 在玄宗后普及全国,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均有饮茶的习惯,而且人们已经开始讲究茶的栽培、制作,茶的产地和品种差别,茶与水质、器皿的关系等等,饮茶已 经发展到细煎慢啜的品茗阶段,并形成了一定的饮茶艺术。
唐代饮茶讲求茶的品种、制作、煎煮,因而,讲求茶具的精致风雅和水质的好坏也 就成为嗜茶者势所必至的要求了。唐人煎茶有专门的技巧:煎茶时讲究沸水的适度,称为汤候。煎水有三沸,初沸时水上出现鱼目状的水泡,此时可以适量加点盐用 来调味;到二沸时,缘边出现涌泉如连珠状,此时,先盛出一瓢汤水待用,然后用竹搅动釜中的水,使沸水温度均匀,再取一小勺茶末投入水中搅动,使沸水浮出 汤花,然后再把温度已降低的水投入釜中以减轻水的沸度,并使汤花更多浮出。此时,茶水已经煎好,如不及时移釜出炉,到水三沸时,则水已老,味差而不可饮 用。茶水煎好后,接着便是把茶水向茶盏中分茶,分茶的妙处在于分汤花,通常煎一壶茶,水量为一升,茶汤可分五碗,而水太多或分茶太多,就会失去应有的茶水 味道。唐人把擅于煎茶技巧称为茶道,司茶之人称为茶博士,唐代精于此道而著名一时者有常伯熊、陆羽等,尤以陆羽最负盛名并著称于后世。 同时,唐代文人仕女饮茶亦颇注意环境的舒适幽雅。饮茶通常在室内,如厅堂、书舍、绣房、闺阁,很少在庭院之外。若在庭院之外,露天对花啜茶,则视之为 “杀风景”。到才在观念上发生根本转变,人们把对花饮茗视为风雅韵事。此外,唐代饮茶用具主要是杯盏。初唐时期茶杯是无衬底的,到了唐德宗建中年间才 开始盛行起茶柘子。茶柘子又称茶托子,即茶盘,其形状为高台盘形,中间有托圈,可以固定茶盏,不使茶汤摇晃溅出。而饮茶所用器皿,在权贵士民、朝野城乡之 间别很大,高贵者茶器用白玉、琉璃、玛瑙、金、银,普通士民百姓则多用陶瓷。但瓷器中亦有精粗好坏之分,上好的瓷器称为秘色瓷,专为唐代宫廷所用,系烧造 极少的精美贡品。
饮茶能如此普遍盛行,与茶的功能是密不可分的。因为饮茶能消除食腻、提神醒脑、驱除烦愁、解疲消渴,兼能促进思维的 作用。筵席上能饮酒的人常在酒后饮茶,即使不饮酒的人也常以茶代酒,茶与酒成为主人们招待亲戚宾友们的主要饮料。文士们的吟咏写作也常以茶、酒并称,如唐 诗中即有“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之句,均以茶、酒并提。一些嗜茶的人还大谈特谈饮茶的奇效,如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 茶》诗中,即说到饮茶的功效:“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诗中把饮茶夸大得神乎其神,但亦见茶的功效非凡。此外,唐代饮茶能盛行于上层社会,也与文士、僧人们的竭力提倡分不开。他们讲究茶 的制作、煎煮,追求其品位,强调其澄心静虑、适意怡情的作用。元稹在咏茶诗中说,茶为“慕诗客”、“爱僧家”,这不是没有缘由的。
饮 茶在唐代不仅行于宫廷及士大夫之家,而且还普及于普通庶民百姓。唐中叶自京邑渐至山东、河北,城市中多设茶铺,煎茶贩卖,行人在旅途之中为解渴消疲,投钱 即可买茶。一些茶具产品如茶釜、茶铛、茶碗、茶杯之类亦长途运输到京都及全国各地市肆中贩售。饮茶之风到了唐末已形成习俗。唐代茶叶不仅行销全国各地,而 且也远销到周徼域外,无论蕃夷胡越,大抵人迹所到之处,均有饮茶习惯。北方游牧民族以肉食为主,茶叶能起到消化脾胃的解腻作用,故北方民族极嗜饮茶。他们 喜欢把茶汁加在马奶中作饮料,这就成为“奶茶”。唐中叶以后,北方的回纥族即多次驱来大量马匹前来与唐互市,以交换南方运来的茶叶。地处西陲的吐蕃族统治 者亦嗜茶成癖,凡全国各地所产名茶诸如寿州、舒州、顾渚、蕲门、昌明之名茶在赞普的帐幕中都有贮存。
与饮茶之风相应,饮酒也已成 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举凡四时八节、良辰美景、婚嫁吉庆、生辰忌日、送往迎来、祭祀天地鬼神都离不开酒。富贵人家的宴席上,通常必陈以名酒佳肴,山珍海 味。饮酒时,有歌舞欢娱侑酒劝酒,有种种生动有趣的酒令游戏以佐酒助兴,此时,男女杂坐,杯觥交错,随心所欲,尽醉方休,酒作为杯中之物、壶中之乐,自古 名流皆不能忘情,浸染所至,风靡于全国上下。
唐代名酒多带有“春”字,可说是一时代特色,如郢州富水之酒名富春,乌程若下之酒名若下 春,荥阳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冻春,剑南有烧春等,见于唐人诗文中以春名者还有云安松醪春、剑南麴米春,杭州梨花春,金陵金陵春,宜城竹叶春、宣城老春及韩 愈所称的抛青春等等。酒的品类各色既多,酒色、酒味亦多样。以酒色而言,红、绿、黄、白、碧、青、紫诸色纷呈。《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酒, 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诗云:“倾如竹叶盈樽绿”,这是形容绿色的酒。《舟前小鹅儿》诗云:“鹅儿黄似酒”,这是形容黄色的酒。白居易《郊陶 潜体诗十六首》云:“玉液黄金脂”,这是形容白色的酒等。
再以酒味而言,酒有醇烈、甘辛、浓、淡、清浊之别,其中以香醇最为贵重,酒 中略带甜味。杜甫《绝句漫兴九首》诗云:“不放香醪如蜜甜。”唐人以酒比饴蜜,大抵是称酒味的醇乎其醇,并不是说他们喜欢甜酒,这是应该加以区别的。又唐 人所饮的白酒,系形容其酒色清白似水,非如后世称白酒为烧酒。所谓烧春,亦非后世的烧酒,因为烧酒用蒸馏法制成,直到元代方才盛行起来。 酒具在唐代颇有变化。唐代中叶以前,通常请客饮酒多用樽杓置酒,即在大酒樽中盛满酒,众人在饮酒时各以杓挹酒。但自唐中叶以后,人们已盛行用酒壶装酒。 酒壶开始时的形状如酒坛而略小,并无把手。此后,又出现了一种带有管状引流和把手的式样,外形与汤瓶相似。这是一种形状如瓶,有盖、嘴、和柄的酒具,形状 已演进为略如今日的酒壶,称为注子。据传,文宗太和年间(827~835),宫廷中发生“甘露事变”,事变失败后,宦官们嫌恶事变的主谋人郑注之名,不称 注子,去其柄,用绳提系其梁,形状略如茶壶而稍有差异,改名为偏提,俗称酒鳖子,时人亦以为便。自偏提这种安装提梁如茶壶的新式酒具出现后,由于使用简 便,也就逐渐取代了以前的樽杓而盛行起来。由此可见,酒具的变化自传统的樽杓到改变为偏提先后经过约200年才接近于近代的式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14、饮茶与酒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5bd0ba30539b3cfe0af0a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