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放眼望世界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2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五、放眼望世界的相关内容:皇帝虽然贪图享乐,懒于处理朝政。但他的眼界十分开阔,并不固步自封。他在位其间鼓励西方传教士传播西学,提倡士人们修习西方数理知识,支持新的科技(比如西式火器和西式水利)用于国家建设,使中国开始认识并了解

皇帝虽然贪图享乐,懒于处理朝政。但他的眼界十分开阔,并不固步自封。他在位其间鼓励西方传教士传播西学,提倡士人们修习西方数理知识,支持新的 科技(比如西式火器和西式水利)用于国家建设,使中国开始认识并了解近现代科技。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贪睡皇妃 中国古代学术不重视实践,所以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大都地位低微,不能参与管理国家。惟独徐光启官职最高,入阁拜相,参预机务的。同时徐光启也是最早学习、介绍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因此,徐光启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有着的地位。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在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出生。当时上海仅是个小县城,四面农田环绕。徐家是个介于商业与农业之间的普通家庭。徐 光启的父亲知识就很渊博,史书上说他博识强记,对于阴阳、医术、星相、天文等方面都有所了解。而徐光启的母亲则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她操持家务,每天从 早到晚纺织耕田,无论寒暑都不停歇。父亲精通于商业,母亲又具备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这可以说对徐光启日后重农兵,尚实践、安之若素等性格特点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徐光启长大以后,决心考取功名。准备要参加科举考试。当他路过南京的时候,听说有一位欧洲来的传教士利玛窦正在那传教, 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给大家。南京当地读书人都喜欢跟利玛窦结交。徐光启也很好奇,很想去跟利玛窦一起学习。后来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利玛窦。他听利玛窦讲 的科学道理,感到耳目一新。跟以前自己过去在古书大不相同,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徐光启面前。于是他对西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其 实利玛窦传播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传教的方便。他发现要扩大传教影响力,只有要得到中国皇帝的支持才能推广。当是时,明朝的惯例还是不允许教士到北 京传教的。利玛窦通过地方大臣在明神宗面前禀明了自己的意图,得到了皇帝的允许。于是他来到了北京,通过宦官马堂的帮助,送给明神宗圣经、圣母图,还有几 只新式的钟表。

明神宗当然看不懂圣经,对圣母是什么人也不感兴趣。但是对新式自鸣钟,倒很感觉新奇好玩,就让马堂把利玛窦带进宫来。 在明神宗接见利玛窦的时候,利玛窦详细向神宗皇帝介绍了欧洲的风俗人情。原本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了显示自己地位非同一般,就随口把自己说成来自“大西洋 国”。明神宗命人查万国地图,结果却找不到什么“大西洋国”,这就让大臣们怀疑起利玛窦的身份,上奏要明神宗把他撵走。但是明神宗也不以为意,反而赏赐给 利玛窦一些财物,允许他留在京城传教。有了皇帝的支持,利玛窦和朝廷官员的关系得到缓和,接触就很方便了。

几年以后,利玛窦曾经的学 生徐光启果然考取了进士,来到北京成为了翰林院学士。在传教士那里,徐光启近一步接触到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三棱镜、自鸣钟、日晷仪、 《万国舆地图》等,引起了他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渐渐地,他发现传教士所传播的学问宏观方面可以探寻宇宙的奥秘,微观方面则研究了物质运行的道理。而这 些是历来尊崇学说的中国学术所没有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徐光启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他放弃了自己原来非常喜欢也非常擅长的诗词、歌赋、书法,转而研 习他认为对经国济世更加用的天文、历法、数学、军事、工艺、农田、水利等方面的知识。

一次徐光启到利玛窦那儿去学习的时候。利玛窦跟他谈起,西方有一本数学著作叫《几何原本》,是古代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一本重要著作。可惜自己一个人无力将它翻译成汉文。徐光启下定了决心,不管怎样困难,也要把它翻译出来。

从此以后,徐光启上午在翰林院值班,下午就赶到利玛窦那儿,跟利玛窦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给徐光启讲述,徐光启负责笔译。那时候,还没有人译 过国外数学著作,要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把原作翻译出来并不容易。就这样一边学习一边翻译,徐光启花了一年多时间,逐字逐句地反复推敲,再三修改,终于把《几 何原本》前六卷翻译完成。

在翻译完《几何原本》之后,徐光启开始致力于介绍西方科技书著作。很快和利玛窦连同另一个西方传教士熊三拔 合作,翻译过测量、水利方面的科学著作同文算指》《泰西水法》《测量法义》等书。在翻译西书的同时,徐光启努力做到行知合一,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当时采用的《大统历》实际还是元代《授时历》的继续,而且没有及时修订,至此时已非常粗疏。很多天象的预报都因为历法的原因而出现错误,当初预 测降雨失败就是这个原因。这已经成为很严重的问题。徐光启在研究我国古代历法的基础上,融合了了当时欧洲在天文方面的最新科学知识,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达 到了很先进的水平。

徐光启不但爱好科学,还十分关心民间疾苦,致力于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父亲去世那年,徐光启回到上海守丧。 恰好那年夏天,江南遭到一场水灾,大水把田地都淹了。水退之后,农田上颗粒无收,农民们心急如焚。徐光启为这事夜不能寐。他想,如果不补种点别的庄稼,来 年春天必定口粮断绝。恰巧在这时候,他的一个朋友从福建带来了一批甘薯的秧苗。徐光启觉得这是个好办法。马上在荒地上开始试种起甘薯来,很快就获得了成 功,甘薯长得一片葱绿,十分茂盛。后来为了推广种甘薯,他特地编了一本小册子。原本只在福建沿海种植的甘薯就移植到江浙一带,造福了百姓。

徐光启同时还非常注重发展军事,他认为“富国必以本业(即农业),强国必以正兵”。启提出练兵的主张。明神宗也意识到边防的隐患。很快批准了他的请求。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二月,徐光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 《形名条格》、《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书。这些“条格”实际上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其中,《选练百字诀》和《选练条格》等,体现了徐光启 的务实精神。虽然他满怀希望,想尽快练好新兵,加强国防。但是万历后期朝廷各个部门已经腐败透了,虽然练兵衙门成立了一个月,徐光启却始终得不到支持,要 人没人,要饷没饷,闲得没事干。后来好不容易领到部分军饷,赶到了通州,检阅了新招来的七千多新兵,却发现大多是老弱残兵,能够勉强达到标准的不过二千 人,更说不上精选,没有丝毫战斗力。这样让徐光启大失所望,一怒请求辞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五、放眼望世界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cfd00d637045268c015473.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