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制订的朝仪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766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叔孙通制订的朝仪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影响?的相关内容:叔孙通是秦末汉初时期的大臣,,汉朝建立后,为汉朝制定朝仪,因功封为奉常,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叔孙通(一说“叔孙何”)是鲁地薛县人(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年轻时因精通儒术而被秦二

  叔孙通是秦末汉初时期的大臣,,汉朝建立后,为汉朝制定朝仪,因功封为奉常,途说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叔孙通(一说“叔孙何”)是鲁地薛县人(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年轻时因精通儒术而被秦二世召入朝廷,封为待诏博士(即候补政治顾问)。叔孙通深知秦朝以暴政治理天下,必然招致覆灭。他不愿充当秦朝的殉葬品,时常思考脱身之计。

  果然,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忍无可忍,揭竿而起武装反抗暴秦。消息传入京城,秦二世召集博士与诸儒生问计:“楚地戍边士卒半途造反,现已攻取蕲县与陈郡,诸君有何高见?”

  三十余名博士与儒生启奏:“这是明目张胆的谋反!理应杀无赦!恳请陛下速速派兵剿灭这些反贼!”

  叔孙通见大事不好,急忙启奏:“陛下,他们的话全是谬论!如今天下一统,各郡县城池均已铲毁,民间兵器也都被销毁,戍卒们用什么造反?且我朝上有英明皇帝,下有完备法令,大小官吏无不恪尽职守,天下人如葵花向阳般拥戴您,何来反贼?以臣愚见,这些人无非是偷鸡摸狗的盗贼而已,何足道哉!相信地方官们很快会将他们逮捕法办,根本不劳陛下费心!”

  秦二世转怒为喜,问诸生是否赞同叔孙通意见,并令御史将认定造反者以危言耸听罪逮捕入狱,把认为是盗贼者全部放还,并赐叔孙通二十匹丝绸,一套新衣服,且将他头衔上的“待诏”二字抹去,“拜为博士。”

  叔孙通抹着冷汗快速出宫回家,连夜收拾行装。学生们质问:“先生,您今天为何如此谄媚?”叔孙通心有余悸:“你们知道什么!我今天差点儿如羊入虎口小命难保了!”天黑后,他带上门生,趁着夜色仓皇逃出京城。

  他逃回故乡薛县,投入项梁帐下。项梁在定陶战死后,叔孙通又投奔楚怀王。楚怀王被项羽封为“义帝”迁往长沙后,“叔孙通留侍项王。”刘邦率各路诸侯攻入彭城后,叔孙通审时度势归顺刘邦。刘邦被项羽反扑击败一路西逃时,叔孙通紧随刘邦败逃,从此死心塌地跟着刘邦南北转战。

  (二)投奔刘邦

  叔孙通投奔刘邦时,身穿一身刺眼的儒生服装。刘邦越看越别扭,横挑鼻子竖挑眼。叔孙通立即改穿短衣服,一如楚人打扮,刘邦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跟随叔孙通投奔刘邦的一百多弟子,天天盼望老师能把他们推荐给刘邦。不料,叔孙通专门向刘邦推荐旧日的土匪强盗,对弟子的请求充耳不闻。弟子们非常气愤,在背后一个劲儿发牢骚。

  叔孙通语重心长教育弟子们:“汉王现在正冒着箭雨石林与项王争夺天下,急需能斩将拔旗的勇士,所以我才极力举荐忠勇之士。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能上战场冲锋陷阵吗?你们且耐心等待,时机一到,我自然会举荐你们!

  刘邦对叔孙通归属以来的表现极为满意,“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君。”

  (三)制定礼仪

  公元前202年初,刘邦统一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刘邦决定废除秦朝的繁琐礼法,责成叔孙通牵头,制定一套相对简便易行的朝仪。

  群臣自恃与刘邦同甘共苦打江山劳苦功高,完全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在金殿上酗酒争功,大吵大闹,甚至喝醉后鬼哭狼嚎,“拔剑击柱”,把庄严神圣的金殿弄得犹如菜市场般乌烟瘴气。刘邦对此开始不满、反感、厌恶,催促叔孙通加快制订礼仪进程。

  叔孙通趁机举荐弟子们:“陛下,儒生们固然不能跟随您攻城拔寨,但是可以协助您守住天下。臣恳请陛下征召臣的弟子们协助臣,集思广益,共同制订朝仪。”刘邦答应:“可以,但是别搞得太复杂!”叔孙通道:“五帝使用的音乐各异,三王使用的礼仪亦不相同,礼仪是根据不同时代的人情世态而制定出的规矩准绳。臣准备参照古代礼仪,同时吸收秦朝礼仪中的合理成分,为您制定出一套符合现代使用的礼仪制度。”刘邦同意:“好,你试着办!但是,一定要简便易学,首先得考虑我是否能做到!”

  叔孙通立即前往曲阜一带,找到三十多个儒生。有两名腐儒拒绝征召,并痛斥叔孙通:“您朝秦暮楚侍奉过十来个主子,全靠溜须拍马博得主子欢心。如今天下刚安定,死者未葬,伤者未愈,您又撺掇皇上制订什么朝仪!朝仪是行善积德百年之后方能考虑的事儿!您的行为玷污古人,我俩绝对不会跟您去!”叔孙通无可奈何:“你们这些根本不懂时代变化的榆木脑袋,我也懒得跟你们费口舌!”

  叔孙通率三十余人回转长安,与刘邦身旁原有的旧书生合并,将队伍扩大至一百多人。叔孙通制定出详细具体的礼仪规程,令弟子们在野外拉起草绳,立起草人,前后演习月余。待诸生动作演练娴熟后,叔孙通启禀刘邦:“陛下,礼仪已备,恳请陛下过目验收!”

  刘邦亲自到演习地点,从头到尾观看演练后,开怀大笑:“这样的礼仪,我完全可以做到!诸位请继续抓紧排练演习,待十月岁首朝会时,正式启用!”

  十月朝会,叔孙通主持制定的朝仪大获成功。刘邦喜出望外,“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五百斤。”叔孙通趁机请求:“陛下,臣的弟子们跟随臣多年,且自始至终参与礼仪制定工作。恳求陛下予以赏赐!”刘邦大笔一挥,把他们全部任命为郎官。

  叔孙通把刘邦赏赐的五百斤黄金悉数平分给弟子们,弟子们喜出望外,齐声歌颂:“先生,您可真是与时俱进的圣人啊!”

  (四)辅佐太子

  叔孙通被刘邦任命为太子太傅后,竭尽心智辅助太子刘盈。数年后,刘邦因偏爱戚夫人之子刘如意,打算废黜太子改立赵如意。叔孙通坚决反对:“春秋时晋献公因宠爱骊姬而废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导致晋国内乱数十年,成为天下人笑柄;秦朝也因没有明确指定扶苏为太子,才被赵高等人钻空子改立胡亥,导致社稷灭亡。太子忠厚孝顺,天下尽知。吕后既是陛下原配,又是与陛下同甘共苦的妻子,陛下岂能忍心背弃她?您非要另立太子,臣唯有一头撞死在您面前!”

  刘邦尴尬至极:“您别当真,我也就是开个玩笑罢了!”

  叔孙通严肃地说:“太子,是国家根本。根本动摇,国家必然随之动摇。您怎能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刘邦连连道歉,表示一定听从叔孙通的意见。吕后闻讯找到张良求计,张良请来商山四皓助阵,终于使刘邦彻底打消更换太子之念。

  (五)制定礼法

  汉惠帝刘盈即位后,因时常要到长乐宫朝见吕后时,都必须兴师动众清道戒严,有扰民之嫌,便指示在未央宫与长乐宫之间修建一座空中复道。叔孙通劝谏:“陛下岂能让复道凌驾在高祖的陵寝与高庙之间?高庙是我朝开国祖先居住之地,后世子孙岂可在高寝与宗庙之间的通道间往来?”

  汉惠帝如梦初醒,打算拆除复道。叔孙通再谏:“陛下修建复道一事,天下皆知。此时拆除,岂不是表明陛下犯错?不如将错就错,在渭河北岸再建一座宗庙(即原庙)。以后,每月从高祖陵寝中取出衣冠后,直接送到新宗庙祭奠。如此一举两得,既不必再使用复道,又为祖宗扩建了宗庙。”汉惠帝大喜,传令照办。

  一天,汉惠帝前往离宫春游。叔孙通进言:“陛下,古人有请祖先在春天品尝鲜果的习俗。此时,正是樱桃成熟季节,陛下春游时,请采摘樱桃回来祭献宗庙。”从此,用鲜果祭祀宗庙成为皇家定制。

  汉惠帝赞赏叔孙通的忠诚与才能,亲切嘱咐他:“大臣们对朝拜、祭祀先帝陵墓和宗庙的礼仪还很陌生,所以,朕恳请先生费心对他们多加指导!”于是,叔孙通被任命为太常,负责先制定出祭祀宗庙的仪法,继而陆续出台其他方面的礼法。

  叔孙通为大汉量身定制的礼仪,成为后世历代王朝遵循的圭臬,却遭到宋代司马光的非难。司马光指责叔孙通为刘邦制订礼仪纯属歌功颂德拍马屁,因急功近利导致古礼失传,且建议汉惠帝修建原庙完全是文过饰非。司马光不仅全盘否定同朝王安石变法,对前朝叔孙通制定礼法照样大放厥词,本无可厚非,因为他是保守派的代表,代表着所有时代的因循守旧者。

  司马迁则高度赞扬叔孙通,称赞他因具备与时俱进的超前思维,故能“与时变化”,为大义不拘小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礼法,最终成为一代“汉家儒宗”。

  叔孙通审时度势,顺应时势,萃取夏、商、周、秦四代礼乐精髓,为刘邦制定出耳目一新的朝仪制度,充分体现出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也许,在个人品格方面,叔孙通确有不足之处。但他与时俱进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人学习和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叔孙通,汉朝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6f60add5f6245dcb304b791.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