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称帝南京洪武朝廷“奉天承运”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千呼万唤”称帝南京洪武朝廷“奉天承运”的相关内容:东灭张士诚后,西吴政权开始的北伐战争。就在北伐凯歌声中,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那位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长相奇特、老南京俗称为洪武爷的在南京城里的明故宫与御道街一带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就是正月初四这一天
东灭张士诚后,西吴政权开始的北伐战争。就在北伐凯歌声中,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那位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长相奇特、老南京俗称为洪武爷的在南京城里的明故宫与御道街一带举行了开国大典;也就是正月初四这一天,一个影响中国历史长达600多年的新兴的政权——大明帝国宣告诞生。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大一统帝国的都城定在南京?又为什么要给自己开创的新帝国取名为大明?大明建都南京有何影响?吴元年(1367)下半年以前,随着以应天为中心的西吴政权逐渐扩大,且有不日即将一统天下的趋势,有好多文官武将,纷纷向朱元璋进言,请其早日称帝,以顺天意、慰民心,但每一次都被婉言谢绝了。随着1367年下半年的到来,尤其是以李善长为首的大臣们发动的那次大劝进,终于使得朱元璋开始活动活动心眼了:是啊,该改改了,改什么?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统一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并以排山倒海之势挥师北上,一路势如破竹,剑指大都,颠覆元廷指日可待。要改称的级别肯定要比原来自称的吴王肯定还要高,那么就是皇帝了。
至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大臣们先前发动的多次劝进都被拒绝了,唯有这一次朱元璋居然同意?
架起“三驾马车”与小明王遇上“交通事故”了其实从前面讲过的朱元璋统一过程中我们看到,自来到南京起,朱元璋就日思夜想要称帝,要消灭群雄,重建大一统帝国,但在1367年下半年以前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十分成熟:
第一,朱元璋周边的主要割据势力没有被消灭,过早地称王称帝容易招惹是非,不是人们常说的叫树大招风么。所以朱元璋一直牢记朱升老先生的“缓称王”的教诲,始终很低调。而这方面的问题一直拖到1367年东灭张士诚以后才可说是基本解决了,因为这时在群飞鸟p2p网络理财雄中能与朱元璋一争高低的已为数甚少了,所以这时称帝问题不大。
第二,朱元璋想称帝,除了军事上的胜利这个最为基本的前提外,还必须得先建构新兴帝国的统治秩序,或言进行基本的政权架构与制度建设。虽然在称吴王前后,朱元璋曾建百司官属,置中书省,又设大都督府,形成了属下行政机构与军事机构并驾齐驱的格局。不过这个时候他的政权建设毕竟还处于草创时期,最为明显不足的就是军事机构领导人、军队官长过多兼任行政机构的领导,客观上造成了属下权力过大或言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想当年徐寿辉手下人倪文俊、陈友谅都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过大才导致西线红巾军领导层政变不断。
为了防患于未然和迎接新形势的到来,迅速取代大元帝国的统治,朱元璋仿照了的做法,在彻底平定张士诚势力后的第二月即吴元年(1367)十月,设置御史台及各道按察司,加强对属下的机构与权力监察,任命汤和为左御史大夫,邓愈为右御史大夫,、章溢为御史中丞,文原吉、范显祖为治书侍御史,安庆为殿中侍御史,钱用壬为经历,何士弘、吴去疾等为监察御史。同时还将过去沿袭元朝尚左的百官礼仪改为尚右,令李善长由左相国改为右相国,由右相国改为左相国,“余官如之”。这样一来,加上过去已作了变革的军事机构大都督府,明初以中枢“三大府”为主体的政权架构与内政建设渐趋完备。对此,朱元璋不无得意地说道:“国家新立,惟三大府总天下之政。中书,政之本;都督府,掌军旅;御史台,纠察百司,朝廷纪纲尽系于此。”换言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帝国政权“三驾马车”开始正式并行,明初立国基础架构大体完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千呼万唤”称帝南京洪武朝廷“奉天承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107144c37de10051068c13.html
分享到:
上一篇:
针灸:申遗≠濒危下一篇:
纳粹僵尸真的存在吗,德国纳粹生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