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员外是什么官?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1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在古代员外是什么官?的相关内容:在古代员外是什么官?在明清的小说还有元曲里面经常会出现员外,比如黄员外,或者李员外,那员外到底是什么呢?员外的全称叫员外郎,我们来看看明清官制里面,这个员外郎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呢?我们知道,六部分

在古代员外是什么官?

在明清的小说还有元曲里面经常会出现员外,比如黄员外,或者李员外,那员外到底是什么呢?员外的全称叫员外郎,我们来看看明清官制里面,这个员外郎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呢?

我们知道,六部分别是吏部、兵部、刑部、礼部、工部、户部,我们就以吏部为例来说明,吏部的主官叫做吏部尚书,从一品,尚书的副手叫侍郎,有左右侍郎两位,从二品。

吏部下面有四司,各司的主官叫做郎中,正五品,郎中的副手就是员外郎了,从五品。员外就是正员之外的官员,最早出现于魏晋的员外散骑常侍,散骑常侍一般是皇帝的顾问,皇帝外出的时候骑马跟从,所以叫散骑常侍。

后来因为需要加增加了员额,新增加的人就叫做后来员外散骑常侍,员外散骑常侍就跟散骑常侍来轮班,一起被叫做通直散骑常侍。员外郎最开始出现于隋文帝时期,当时在尚书省的二十四司各增加了一个员外郎,做为各司郎中的副手。

虽然员外郎叫员外,但其实已是定员。我们知道科举制度之后,读书人要入仕就得经过科举,考取功名,后面也出现了一些没有经过科举考试,而是通过捐官成为员外郎,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雍正王朝》里面的李卫。

他也是没有参加科举考虑,而是捐了一个员外郎,后来就任兵部员外郎,再之后就成为了户部郎中,一直做到了兵部尚书、刑部尚书、直隶总督、太子少傅,当然李卫这样的例子也是比较少见的。

更多的情况就是捐了个员外郎,并没有真正的去担任,只是相当于捐了个功名,所以这样的人被叫做王员外之类的,但其实,员外这个词最后变成了富豪人家的代名词了,他也不一定有捐员外郎,只是大家都这样称呼,当然这种称呼现在也没有了。

员外,通俗的说就是编外的官员。员外官制在北魏末年已露端倪,但其成熟定型及全面活跃。却是在唐代前期(从高宗初年到安史之乱以前)。唐朝建立后,形成了以职事官为主体的严密的官制体系。职事官的基本特征是“职有常守”、“位有常员”。因此,这些职事官又被称为“正员官”、“正员”或“正官”。

除了正官外,唐代还存在这样一些特殊的职事官:他们虽有职事官之名,却不在该官职的编制员额之内。这些“超编”的职事官,就是“编外职事官”或“编外官”,即员外。这些员外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加以了解:

一是员外官在形式上的分类。员外官在形式上可分为两类:不附加“同正(员)”字样的员外官和附加“同正(员)”字样的员外官。这两类员外官中,带“同正(员)”者,经济待遇更优厚一些,但在其他方面,二者没有明显区别。

二是员外官的物质待遇。第一,员外官享有俸禄,其物质待遇参照其正员官的标准,但低于其正员官;员外官都没有职分田。第二,员外官中,“员外同正”者优厚于不带“同正”者。第三,员外官物质待遇的来源主要是依靠俸禄。京员外官的俸禄,由国家单独供给。州县员外官的俸禄,在天宝以前,与正员官一同依赖他们所在官署。

三是员外官职的部门分布。员外官职在各部门的分布,虽然广泛,但有限制。主要分布在以下部门和职位:第一,中央各寺、监、秘书省、殿中省、内侍省的长官和部分属官职位。第二,诸卫、军、折冲府的长官和部分属官职位。员外官在这些领域中有广泛的分布。第三,东宫和王府的一些职位。第四,州县僚佐职位,如别驾、司马、长史、诸曹参军等。

四是员外官制所接纳的人员。员外官制所接纳的人员,有别于正员官制,他们通常是各种具有特殊身份、不便于为正员官队伍吸收的人。如皇亲、名列要籍的人员、立过军功的边防军官等。

五是员外官在实质上的分类。从员外官制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员外官并不是一个性质单一、政治功能相同的整体,不能简单地视为正员官的对应者和辅助者。在员外官中,存在着性质上径渭分明的四种类型:事务型、奖赏型、安抚型和贬逐型。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在古代员外是什么官?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15b5a683393715950495cb.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