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后妃为何不愿生太子?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627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北魏的后妃为何不愿生太子?的相关内容: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立子杀母或者子贵母死。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立子杀母,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子贵母死,却在北魏沿袭成势。翻开《

立太子前,先赐死其生母。这种残忍的传位方式,史学界称之为 立子杀母 或者 子贵母死 。开此先河的,是汉武帝;形成制度的,却是拓跋氏。汉武帝 立子杀母 ,在西汉仅此一例;而拓跋氏的 子贵母死 ,却在北魏沿袭成势。
翻开《魏书皇后传》,关于 子贵母死 的记载,让人触目惊心: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 后以旧法薨;明元密皇后杜氏, 生太武 泰常五年薨; 太武敬哀皇后贺氏, 生景穆,神元年薨;景穆恭皇后郁久闾氏, 生文成皇帝而薨;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献文, 依故事 薨;献文思皇后李氏, 生孝文帝,皇兴三年薨;孝文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 后依旧制薨;孝文文昭皇后高氏,后生宣武 暴薨 。

这份死亡名单中,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文成元皇后李氏,可以称 依故事 死;孝文贞皇后林氏,可以称 依旧制 死;而排在最前面的刘氏,为什么也称 以旧法 死?带着这份疑惑,笔者仔细翻阅了《魏书序记》,既没有发现这种 故事 的明确记载,也没有找到此类 旧法 的杀人事件。这就说明,北魏 子贵母死 制度的制定者,就是开国皇帝拓跋;而拓跋嗣的生母刘氏,无疑是这种皇位传承方式的第一个牺牲品。那么,北魏 子贵母死 制度是怎么产生的?拓跋为什么要制定这种残忍的制度呢?

普遍认为,拓跋是在学习汉武帝,其实不然。众所周知, 主少母壮 和 女主颛恣乱国家 ,是汉武帝 立子杀母 的主要原因。其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病症。当时,刘弗陵只有七岁,尚在冲龄;其生母二十六岁,青春年少;汉武帝六十九岁,风烛残年。汉武帝自知时日不多,赐死钩戈夫人正是为了防止其成为吕后第二。相比之下,北魏刘氏死时,拓跋三十九岁,正值壮年;拓跋嗣十六岁,血气方刚,且北方游牧民族男子成熟较早,拓跋十六岁时就已经建国创业。再者,拓跋之死纯属意外,如果不是非正常死亡,他完全能够再活个十年八年,拓跋嗣也会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可见, 子贵母死 决不是对 立子杀母 的简单模仿。笔者认为,北魏 子贵母死 制度的产生,幕后另有重大隐情。

北魏建国前,拓跋鲜卑还处在氏族公社解体时期。《魏书序记》把妇人比作 天女 ,以及 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 的谚语,说明父系氏族社会时,妇女地位还相当高;而 昭成 议不决。后闻之 乃止 和 平文崩,后摄国事,时人谓之女国。后性猛妒忌,平文之崩,后所为也 ,则反映了当时的妇女既干预朝政,也专权弄权。再者,作为东胡的一支,鲜卑人的血管里,难免携带着 先母而后父 和 怒则杀其父兄而终不害母 的基因。北魏要成为专制帝国,实现 父子家天下 ,就必须要对阻碍封建化进程的落后习俗,尤其是对根深蒂固的 母权制 进行血腥变革。笔者认为,拓跋通过赐死刘氏,使拓跋嗣摆脱母权干扰,成为独裁皇帝,是形成 子贵母死 制度的根本原因。

除了历史遗留问题,现实情形也让拓跋感到忧心。拓跋部能够复国,北魏能由弱变强,除了母族贺兰部的鼎立相助,还得益于妻族独孤部的大力扶持。然而,随着敌对政权一个个的被征服,随着北魏国势的日渐强盛,对中原历史颇有研究的拓跋,敏锐地嗅到了外戚势力对北魏的潜在威胁。拓跋是政治家,是开国皇帝,而且受过灭国之苦,为了保住这份失而复得的基业,他必须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拓跋嗣一旦继承皇位,其生母刘氏,这个来自独孤部的皇太后,就可能成为独孤部外戚染指北魏皇权的桥梁纽带,那么,王莽篡汉的历史悲剧就会在北魏再度上演。笔者认为,拓跋通过赐死刘氏,达到离散外戚部落、杜绝外戚介入、防止皇权旁落的连环目的,也是产生 子贵母死 制度的重要原因。

当然,如果北魏没有妇人的坐镇,这种来自 外家 的威胁也就不会存在。在历代皇帝中,有拓跋这种独特视角和忧患意识的,实不多见。为了让制度顺利实行,为了消除妇人干权,拓跋需要一种无形而又高压的力量,来堵住悠悠之口。于是,他谎称拓跋部有 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的祖制,将刘氏 以旧法 处死。《魏书太宗纪》记载了拓跋对儿子的教诲: 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将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既然 子贵母死 不同于 立子杀母 ,拓跋为什么又要搬出汉武帝呢?笔者陈明月公主之夜认为,北魏正倾心汉化,拓跋 远同汉武 ,就把表似神非的两种概念钩挂在一起,从而为 子贵母死 披上了一件合乎礼法的外衣。

在 子贵母死 的阴影下,到了元恪时期,竟然出现了 椒掖之中,以国旧制,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 (《魏书皇后传》)的局面,堕胎现象也屡见不鲜。再者,皇后高氏 性妒忌,宫人希得进御 ,元恪面临着绝后的政治危机。后来,胡氏不惧 子生身死 ,艰难地为元恪生下了元诩这根独苗,因功 进为充华嫔 。为皇统大计,元恪废除了 子贵母死 制度。始于天赐六年(409),止于延昌元年(512), 子贵母死 在北魏沿袭七代,历经百年,见证了拓跋鲜卑的兴衰。这一制度,是氏族社会碰撞封建专制的产物,是北魏推进制度转型的催化剂,所以,它只是一时的权宜之举。它虽然有一定合理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人干政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 北魏的后妃为何不愿生太子? 的故事,喜欢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悠悠千古事,欢迎留言评论。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北魏的后妃为何不愿生太子?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2ec1ac1e6ff225bb029562.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