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的相关内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人的衣着愈发时尚。资料改革开放之初,电影电视里的服装成了人们最重要的服饰参照依据。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韩国女主播票你买底来的人》中,主人翁麦克戴太阳镜的形象令国人羡慕不已,被戏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人的衣着愈发时尚。资料 改革开放之初,电影电视里的服装成了人们最重要的服饰参照依据。 美国科幻电视剧《大西洋韩国女主播票你买底来的人》中,主人翁麦克戴太阳镜的形象令国人羡慕不已,被戏称为“蛤蟆镜”,成为抢手的时髦物。一部讲述华侨少女与中国青年恋爱的国产影片《庐山恋》,除了爱情故事,观众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女主角的漂亮时装。小伙子们在看完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之后,除了哼唱几句“啊,朋友再见!”的插曲外,还穿上了影片中游击队员式的夹克外套,冠名为“瓦尔特衫”。伴随着电视连续剧的热播,都市街头开始流行“大岛茂风衣”(日本电视剧《血疑》中男主角穿的风衣)和“发仔服”(周润发在《上海滩》中的装扮)。 中国改革开放的明显服饰标志当属“西装热”。1983年6月2日,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郝建秀致信轻工业部部长杨波,提出要“提倡穿西装、两用衫、裙子、旗袍”。 后来,中央领导人带头穿新式的双排扣西装,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随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西装热”,1984年西装市场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上世纪80年代的西装普及,表面上是对盛行多年的“老三装”的叛离,其深层的原因是基于对改革的渴求。这一波“西装热”的广度远远超过了民国时期的西服热,从高层领导人、电视台播音员到平民百姓都选择穿西装。到80年代中后期连农村都普及了西装,农民工穿着西装砌墙刮浆,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道风景线…… 1983年12月1日 ,国家商业部发出通告,自即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全面敞开供应,宣告了自1954年以来在全国实行的限制供应和“布票”制度的终结。这消息最初带来的不是欣喜,相反是疑惑和混乱。原上海市第一商业局业务处长陈春舫回忆起改革开放初年那种饥饿型消费的情形:“谁知消费者见了报纸,马上拿了大把布票到棉布店购买被单布,一眨眼,棉布店、百货公司门前,里三层、外三层,排着长龙,每人都把几年积存下来的布票,全拿出来买被单布,一天销量超过平时半年销售量。第二天排队的人更多……第一百货商店、第十百货商店当天无法打烊。” 1984年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明确了改革的方向、性质和任务,提出了小康生活水平的建设目标。改革开放的春风渐渐唤醒国人的物质生活愿望,中国人的服装领域迎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百年来中国服饰流变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7301672bf7f6cb16f0ca9c8.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