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后期汉族秋时节俗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590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清代后期汉族秋时节俗的相关内容:七月七日,在山东一带又演变出贺牛生日的习俗。由于牛郎织女婚配得助于老黄牛,因此,民间以七月七日为牛生日。咸丰《武宣府志》载曰:七月七日,牧童采野花插牛角,谓之贺牛生日。这一日要以酒食款待耕牛,以示恭敬

七月七日,在山东一带又演变出贺牛生日的习俗。由于牛郎织女婚配得助于老黄牛,因此,民间以七月七日为牛生日。咸丰《武宣府志》载曰: 七月七日, 牧童采野花插牛角,谓之贺牛生日。 这一日要以酒食款待耕牛,以示恭敬。
初七日清晨,俗谓 乌鸦喜鹊飞鸣较迟,俗谓之填桥去。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江浙民间妇女多要于此日以槿柳叶洗头发,以为可以如织女般黑亮。
七月十二日晚上,江南家家必备莲蓬、菱、藕等物,以供祖先。谓 七月十二接祖宗,西瓜老藕瞎莲蓬 。
七月十三日,为中元节之前二日,凡新丧之家,灵前须供细点十二盘,或十六盘为一桌,多者数桌,均亲戚所送。灵前悬白灯,结白彩,拜忏念经。故是日以前,街上只见送礼。是日则飞舆往来,皆拜中元节也。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江南有 盂兰盆会 ,其资费由富商或夫绅筹募,会有 陆会 , 水会 之分,在娱鬼的同时,也起娱人的作用。近人钟毓龙《说杭州? 记风俗》记清代末年杭州的中元盂兰盆会曰: 杭人每逢七月中,大者盐当各商,或绅富为首,出缘薄募化,在某庙内设坛念佛,或七日,或五日,或三日圆满。 其余大街小巷,亦均有为首之人挨家募款,排场大小不等。其大者冥镪之外,更制纸衣无数,复用千百盏小佛灯笼,缀成九节连环式,高悬空际者。各家门口,均钉 有壁灯。灯上彩画各式戏剧。亦有在灯下粘无数字条,制成谜语,令人猜者。遂有 挑灯谜儿 之说。在日间,沿街集老妪念佛,名曰 七人佛 。夜间,则有和尚 或道士放焰口。其时和尚大忙,有干二坛或三坛者。又有用吹唱焰口者,锣鼓喧天,笙簧聒耳,几疑身在戏院,不知为超度幽魂也。
2中元水会
中元夜,除陆上盂兰盆会之外,又有水上盂兰盆,名曰水会,以振济水上孤魂者。杭州等地, 每岁七月二十左右,在中城河、上城河,各雇大船五六只,船中有 道士,有和尚,有吹唱道场,有老太婆念佛号,船头设佛笼之灯塔一座,四围设立冥镪制成之伞扇等。 朝发夕还,沿途则焚冥镪。凡此水会过时,上下货船均须 让路。
3中秋 偷瓜 成新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南方除赏月、吃月饼外,又有烧斗香、唱南词和赏桂等习俗。《说杭 州 ?记风俗》曰: 十五日,为中秋节,亦为三大节之一,一切送礼收帐之事,均与端午日同。是晚家家祀月,有用神马者,有不用神马者。祀品为月饼、方柿、 石榴、栗子之类。有用斗香者,其式四方,上大下小,纱绢糊之,上缀月宫楼台殿阁走马灯景,四角挑灯,大者四围,各宽二尺许。点此香者,必在天井中搭台而祀 月,更佐以南词。 斗香之普通者,以纸糊作斛形,实之以沙,而插大裹香于其中。香旁分歧高下作七层,以象斗形。 南山赏桂,为杭州有名之事。地在满 觉陇,有茶摊可以供人赏玩,一望成林,金粟满树, 每当八月,有摊场摆设于此,名曰赶市摊,相见观赏者之多。 在清代汉族民间中秋节习俗中,最具特色的 当属 偷 俗,如 偷儿女 、 偷瓜 和 摸秋 等。
中秋夜,陕北地区有 偷儿女 的习俗。即在中秋之夜家家摆出瓜果祭月、赏月时,一些无儿无女的人家便于夜深时去别家偷摸一些红枣、瓜果等食物,取其 早生贵子 之吉。即使此行被主人发现,也不会追究,一笑置之。
偷瓜之俗,流行较广。中原地区中秋之夜有儿童到田里偷摘南瓜,画上婴孩或插泥人后,送到无子或新婚人家。拖泥带水的瓜被放进被褥之中,主家亦不恼怒,还 热情款待送瓜儿童。湖南、贵州一带则由不育者的亲友去邻里菜园偷冬瓜,以彩色绘成人面,裹以衣服,送至不育人家。其妇得瓜,剖食之,以为这样可得子。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清代后期汉族秋时节俗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3fc0d5346bbe55197029156.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