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定国号为"明"?自居佛教的"明王"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朱元璋为何定国号为"明"?自居佛教的"明王"的相关内容:朱元璋为何定国号为"明"?自居佛教的"明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出一道题给你,请报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国号,大概最先跃进脑海里的会是自认
朱元璋为何定国号为"明"?自居佛教的"明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如果出一道题给你,请报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国号,大概最先跃进脑海里的会是自认为最熟悉的“唐、宋、元、明、清……”可你知道吗,当你在随意地数出这些朝代的时候,已经有欠准确了。元、明、清并非是这三个朝代的国号,正确的说法应是大元、大明、大清。
关于国号,还有无数的奥秘等待揭晓。“华夏”儿女的说法与“夏”朝有什么关联?外国人习惯称中国为“唐”,这里的唐和唐朝又有什么渊源?生活在十朝都会的南京,我们也很关心那些曾经定都南京的国号承载着怎样的历史……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正在讲述国号的奥秘,今天,我们邀请胡阿祥教授为现代快报读者“加课”,提前聊聊与中国历史关系最为紧密和在南京定都的那些国号。
一般人认为朝代就等同于国家的国号。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朝代是指建立这个国号的帝王家族的统治时代,国号是指这个帝王家族统治时代的国家称号。
以一首流传久远的《朝代歌》为例: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其中,很多都不是国号。有些是统称,比如春秋、战国、南北朝、五代,它们是一段时间内一批国家的统称,但既不是朝代,也不是国号。
有些则是习称。像西周、东周,因为它们的都城分别在今天的西安、洛阳,一在西、一在东,所以称为西周、东周,其实这是一个连续的朝代,国号就叫周,周既是朝代,也是国号。
另一些是合称。像两汉,指的是西汉与东汉,或者前汉与后汉,而两晋,指的是西晋与东晋,这西、东、前、后四字,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国号本来就叫汉、晋。
还有一些是简称。像元、明、清,其实应该是大元、大明、大清国号的简称。这种称“大”的国号,从大元开始。
对国号,我们还有一些误称。像我们常说的三国,一般人会不假思索地说出:魏、蜀、吴。其实这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魏、汉、吴。刘备建立的国家,国号是汉,不是蜀,蜀是他人对刘备以及刘禅政权的贬称。不仅如此,数起统一王朝的国号,通常来说我们还会漏掉几个国号。比如王莽的新朝、武椎周朝。
朱元璋
看来国号还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不仅叫错了一些国号,还漏掉了一些国号。
在叫得出的这些国号中,你有没有想过它们是怎么产生的,这些字代表什么意思?统治者既然选用这些字作为国号,就意味着它本身带有美好的寓意。比如周是种禾养口、晋是前进上升、明是日月光明,至于大清,则是皇太极从金改过来的,同时他还改女真为满洲,如此一来,清、满洲三个字都带水,寓含着水克火、大清灭大明的吉祥兆头。
看到了吧,国号中隐藏着如此多复杂曲折、委婉奥妙的深意。
以夏为国号的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仅存在了四百多年,然而,三千多年前的夏朝,直到今天仍没有远离我们,“华夏”更是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在中国历史纪年中,第一个可信的朝代是夏朝(约前2070年到前1600年),大禹的儿子启是夏的开国之君。西汉的司马迁最早在《史记・夏本纪》中,对夏朝进行系统记载,然而司马迁距离夏朝也有近两千年了,他对夏朝的记述尚有许多说不清的地方,我们又如何说清“夏”为何为“夏”呢?
胡阿祥指出,要搞清“夏”的来历,就得明白“夏”最原始的含义。甲骨文中的“夏”,其实是蝉的形象。“夏”为何会化身为蝉呢?
原来,蝉是夏天极为常见的昆虫,《礼记・月令》中说“仲夏之月……蝉始鸣”。甲骨文中的四季,大多以一种物质来代表。“春”是草初生的样子,“秋”是禾稼成的样子,“冬”是枝果折落的样子。“夏”也同样,“假蝉为夏”,就是用蝉的形象来代表夏天。
同时,在古人看来,蝉又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不断、复活永生,这从考古中出土的玉蝉就可看出。当时人可能注意到了蛹――蝉――蛹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现象,他们认为即象征着生命的周而复始。原来这才是“夏”国号出现的意义所在。
那么,“夏”为何又会和“华夏”组合在一起,逐渐成为汉民族乃至中国的代称呢?
原因是,商灭夏,周又灭商,周人打的正是“反商复夏”的旗号。原来,商是由东方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夏与周都是由西方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而且据说周人的祖先曾经担任过夏朝的农官,所以周打着夏的旗号,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周人“反商复夏”成功后,周朝自称为继夏,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也就称为诸夏了。
后来诸夏国家又称为华夏。“华”与“花”互通假借,木本植物开的花叫“华”,草本植物开的花叫“花”。引申到文化上,华指灿烂的文化,华夏名号,也就显示了文化的传统正宗、超凡脱俗。
到了春秋时期,属于华夏集团的诸侯国,有着“尊王攘夷”的共同政治取向。尊王,就是奉周天子为主;攘夷,就是排斥蛮、夷、戎、狄。这样,华夏名号又带上了民族的色彩乃至成为民族的名称。
华夏民族,就是区别于蛮夷戎狄的、如同花一样美丽的夏人。
如此说来,“华夏”这个说法,追根溯源,竟是植物之花、动物之蝉的组合,寓意高雅、优秀、美好的民族。
汉
刘邦钟爱的国号“汉”
有盛大伟大的意思
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来说,“汉”无疑是最鲜明的记忆与最显眼的符号,“汉族”“汉语”“汉字”……其实,这一切皆源自汉国号。
其实,“汉”对于刘邦来说,最初是个屈辱的称谓。按照当初楚怀王与项羽、刘邦等人的约定,“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然而作为诸侯统帅的项羽却违背了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本来刘邦对“汉”是耿耿于怀,为何又一改初衷呢?
这其实源于萧何的一番话,萧何对刘邦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汉”既指天河,又称天汉,提到汉,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天,因此若以“汉”作为王国之号,也就和“天”联系起来了。
胡阿祥还告诉记者,“汉”本身就是个美好的字眼。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汉,漾也”,“汉”的上源称“漾”。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漾言其微,汉言其盛”,即发源时的“汉”,因为水流弱小,所以拟声为“漾”,微波荡漾的漾,等到水流盛大了,才又拟声为“汉”,这样,“汉言其盛”,“汉”也因此有了盛大、伟大一类的美义。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地区许多民族的语言中,表示“伟大”“盛大”意思的词,都发音为“han”。如大“韩”民国、成吉思“汗”,都表示“伟大”“盛大”的意思。再从字形上看,“汉”的古体也就是战国时的写法,左为“氵”,右上为“或”,右下为“大”,这样,古体的“汉”字由“氵”(水)、“大”、“或”()组成,同样带有明显的美义。汉国号此后,又被其他许多建国者所沿袭使用。因为汉朝时间超过了400年,且疆域辽阔,国势强大,对周边各国都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域外往往称汉朝及汉朝以后的中国为汉。魏晋以后,汉更是取代了传统的诸夏、华夏族称,并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不改。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朱元璋为何定国号为"明"?自居佛教的"明王"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
本文来源: https://www.tushuolishi.com/a/653328acb028c7f00408f07c.html